“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全国网络媒体看临潼——数据好观众口碑更好 临潼正破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4-04 21:56
《复活的军团》剧照。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日前,来自全国34家网络媒体的50多名编辑记者走进临潼,了解近年来临潼文旅发展的成绩,探寻陕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临潼密码”。
《复活的军团》《长恨歌》《12·12》三大演出点亮文旅名片
在“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全国网络媒体看临潼网络主题活动中,来访媒体记者先后观看了《复活的军团》和《长恨歌》两大文艺节目。
《复活的军团》是中国首部实景沉浸式多媒体战争史诗大剧,由著名导演金铁木先生执导,演员阵容186人,依托先进的舞美技术生动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平民家书里的主人公黑夫和惊于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中的真实历史故事。行走在剧场里,移步换景,层层递进,历史就在身边重演,身临其境,韵味悠长。
伴随着“哇”的一声惊叹,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舞台背后,一片“星光”洒满了骊山。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上演的冰火《长恨歌》共演出133场,接待购票观众32.2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6636万元。2023年春节七天假期,冰火《长恨歌》共演出17场,接待观众4.95万人,实现演出收入1151.9万元。自2006年至今,《长恨歌》已高质量演出43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14.36亿元,已经成为陕西旅游的一张金边名片,带动周边酒店、民宿、康养、文创综合收入超70亿元以上。目前,常态化的《长恨歌》也已场场爆满。
《长歌恨》剧照。
数据好看口碑好听 网媒记者高度评价临潼文旅演艺项目
好看的不只是数据,除了网络上观众给出的好评之外,参加本次网络主题活动的编辑记者同样给予这两场演出极高的评价。
中国网记者杨俊康看完演出激动地表示,作为华夏子孙,能实际看到中华传统的文化以一种实景的形式、连绵不断地展现出来,感到又激动又很欣慰。“我观察到现场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们看得兴致勃勃、非常感动,中华伟大而古老的故事就这样在小朋友心里种下一个很坚实的种子。我很高兴历史能以一个多维的、创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宏大叙事下伴随着个体的命运,家国情怀下的爱作为永恒的主题,构思巧妙,非常的吸引人。节目开始通过小家庭的生活变化以小见大、层层递进,故事也非常有节奏感。”西部决策网编辑吕夏婧说,演员们的敬业表演和实景行进时观演,让人更加有代入感。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产业融合业态融合景城融合 临潼正全力打造文旅新高地
观众叫好的口碑背后,离不开临潼当地的支持和规划。近年来,临潼区实施“开放办区、合作共赢”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融合、业态融合、景城融合,全面推进大秦•骊宫温泉度假村和光怀雅等高端酒店项目建设,加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升改造工程,推进秦始皇陵外城垣及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开通了“绿巨人”旅游专列,配合实施秦东陵大墓发掘保护工程,全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文旅高地。
临潼区不断加快“旅游+演艺文化”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创意+旅游”文创产品研发模式,“华清文创服务中心”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创中心(连锁)”共同跻身2021年西安市文创产品五星级示范店。在探索特色旅游兴区的道路上,临潼区先后被授予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区”“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区”“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陕西省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西安市临潼区抢抓“北跨”“东拓”“拥河”发展战略机遇,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放大“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文化旅游核心区整体效应,提升以秦兵马俑为依托的“东翼”,加快建设以秦东陵为依托的“西翼”,构筑“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中国秦文化展示区,加速推进“人文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城市品牌新形象,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