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校长高巧玲:“润心小老师”让孩子在讲述中巩固所学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31 15:28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校长高巧玲

e6555e947c5ece7c63b2d56adada89de.png

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校长高巧玲与孩子们在一起。

如何让“双减”在校园真正落地,如何在“减”中实现实实在在的“加”?高巧玲认为,“双减”的最终目标是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由课内课外相统筹、校内校外齐发力、家校社会共育人形成的良好教育生态系统。“双减”进行时,家长和学校必须进一步树立“双减”下的正确育人观。

dc49c97f5f87f0f7e21e9e7cfa3bd91c.png

高巧玲认为,最好的学习是实践,最有效的巩固是运用,而很多的创新也在运用中产生。

让家庭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原始发动机

高巧玲认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决定性的,很多孩子的成长问题均出现在成长期的家庭陪伴问题上。

“双减”之前,父母的焦虑主要是每天对孩子所谓的“学习”陪伴上,而恰恰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情感支持、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生活实践等。对此,学校开设“心灵在线”课程,通过有效的调研、测评,科学的数据分析,加之普适性问题探究,设计编写并开展亲子互动游戏、活动、读物推荐等,引导教师和家长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给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心灵赋能”。

心灵在线不仅有效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更有效发挥了家庭作为养育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让家长从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漩涡中脱身,回到正轨。

a216bebb98bcc06171c682873ce99c2e.png

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

同时,学校利用周六周日开设智慧父母公益讲堂,每期讲堂提前设定话题,推出海报,家长可自主申请参加,改变传统的全员家长会、被动家长会。在系统的家庭理念建构、家庭教育实操指导的同时,时刻保持有效的家校互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也自然不会有因为“双减”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焦虑。

学校在开设智慧父母公益讲堂的同时,每周还设有家长周校长。家长在自愿并方便的前提下,以校长身份参与学校日常管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全貌,在全域实践中准确清晰地关注双减下的润心课堂、润心课程,强化家校“双减”认同与办学方向认同度,打通家校沟通最后一公里,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f192c23cf247b3fbacadc82955a82b5b.png

学校在开设智慧父母公益讲堂的同时,还设有家长周校长,致力打通家校沟通最后一公里。

“润心小老师”让孩子们在讲述交流中巩固所学

“目前学校已构建“五位一体”的润心劳动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双减’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更加生动。”高巧玲表示,实践课程让孩子了解农作物成长的生产性劳动,立足班级岗位的服务性劳动,满足自主生活的生活性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责任担当的公益性劳动,还有学校立足革命圣地延安所进行的研究性劳动。

高巧玲认为,最好的学习是实践,最有效的巩固是运用,而很多的创新也在运用中产生。学校以“润心小老师”的形式,让孩子们将所学所获从课内分享到课外、从校内分享到校外、从同学分享到家人,这一特色作业形式已实施三年。

“三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无任何书面课外作业,而以小老师的形式代替,让孩子们在讲述交流中巩固所学,并在讲解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创新与升华,同时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高巧玲说,这一过程往往也是孩子们知识构建的过程,在输出中也学会了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力和学习品质。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