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消防通道被堵多日无人管 电动车停放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6-05 07:44
西部网讯(记者 高冠涛)今年2月19日,山东聊城一小区起火,消防通道却被数辆电动四轮车阻塞,消防车无法进入;5月10日,成都市丛树家园小区电动车进入电梯后爆燃,造成5人受伤,包括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6月2日,宁波一电瓶车在房内充电时发生起火爆炸,一男子被烧伤......近日,因电动车停放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电动车停放”也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连日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探访了西安多个小区发现,电动车”随意停放”、“上楼入户”等现象屡禁不止,不少物业表示,管理困难。
西安市一小区内电动车堵塞消防通道。
走访:楼道、绿化带内电动车随处可见 消防通道被堵塞
“楼道里、草坪上全是停放的电动车,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想象后果。”西安市未央区阳光北郡的业主刘先生向记者反映了小区内电动车停放问题。
6月4日上午,记者在该小区内看到,从绿化带路两旁到单元楼内,都能看见电动车随意停放。记者观察到,草坪上经常停放电动车的地方早已裸露出大块土皮;一楼楼道内停了四五辆电动车,拿取消防栓等设施有些困难;此外,消防通道大门已被电动车堵塞,根本无法通行。
楼道停满了电动车,拿取消防栓等设施有些困难。
“由于消防通道大门为背阴地,通风情况好,业主都会抢着去停放电动车,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有业主表示。
“小区内没有停车棚,不少车主担心电动车被太阳直晒出现着火情况。”业主李女士告诉记者,下雨天时,楼道里更是停满了电动车。
小区内绿化带两旁全是随意停放的电动车。
疑问:上楼充电、随意停放 电动车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位于西安市北二环的名京九合院小区,长期以来存在住户将电动车骑上楼充电和随意存放的情况。有小区业主告诉记者,尽管物业贴有“严禁楼道停放电动车”的告示,但停在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仍不少。
上楼充电、随意停放,电动车乱象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名京九合院业主张女士家有一辆电动车,主要用于她上下班到地铁站的通勤。“我平均每周充电一到两次,一般会将电瓶拿至家中去充电。”张女士说,她也知道电动车在电梯中、家中引发火灾的事故,也挺害怕的,“但只能在充电的时候多注意了,我们小区没有充电装置,业主难道不骑车了吗?”
西安一小区内电动车随意停放单元门口。
记者在西安长安区北长安街吉安小区内看到,不少居民会将电动车停在单元楼前,从家中拉出一根长长的电线,从窗户延伸出来至楼下。有业主告诉记者,他们小区也没有充电车棚,而有些电动车无法拆卸电池,他们只能使用这种办法充电。
“我们小区一、二期入住率已达90%以上,电动车超1500辆。”长安区悦美国际小区的业主告诉记者,目前小区的电动车充电设备仅有20余个充电口,远远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规划的3600余个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也并未投入使用。”
没有集中充电装置的小区居民期盼有个安全的电动车充电车棚,但已经规划建立了充电车棚的小区却仍然存在电动车上楼、乱停放的状况。
在雁塔区朱雀大街的杨家村小区内,记者看到,高层楼栋的一层处建有电动车集中存放充电区域,但仍有业主把车停放在单元门口。“尽管集中充电设施齐全,但有些居民还是不愿意用。”业主林先生表示,他有时候还是能看到电动车被推上电梯的现象。
“我们也经常投诉,投诉了以后相关部门会约谈物业进行检察、整改,但一般只会奏效几天时间,然后乱停乱放现象继续如常。”有业主表示,难道小区电动车的规范管理就只能一直靠投诉吗?什么时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安某小区物业已为电梯安装梯控装置,制止电动车进入电梯。
尝试:如何杜绝电动车上楼?物业:梯控装置很高效
西安北斗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客服部蒋丽丽告诉记者,为了规范电动车停放,他们目前会在所管辖的小区内配备专人进行监控、楼道的巡查以及电动车充电桩的安装,“下一步我们也将考虑使用‘梯控装置’,以便于更高效的对其进行管理。”
电梯内的梯控装置摄像头。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部分小区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该设备。根据设定程序,“梯控装置”设备一旦检测到电动车后,会发生“电动车禁止入内”的语音提示,摄像头LED补光灯闪光报警,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
西安雁塔区华城国际小区已经安装了该项系统。业主告诉记者,“系统启用后,基本没有看到将电动车推入电梯的情况,电梯一直提醒,车主也会不好意思。”
西安某小区内设有统一的充电装置。
10月1日,《陕西省物业服务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任意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私拉电线为电动车辆充电或者电动车辆进楼入户充电,劝阻、制止无效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如何让政策善意融入具体的举措中去?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表示,“电动车火灾防范和治理须疏堵结合,既要从源头上规范老百姓的充电行为,又要为其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场所。”
王晓勇建议,应加大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新建、改建、扩建敞开式地面车棚等集中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同时加强物业的监管,做好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