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赵锐:做好持久战准备——留给后知后觉者的时间不多了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28 11:18

我们正在面临一场经济持久战。这既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被动战斗,也是推动国内经济根本转型的主动战斗。这场持久战将经历防御、相持和突破三个战略阶段。现在防御阶段才刚刚开始,但留给后知后觉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872a3254233f560cf2068e317b8333de.jpeg

在全球化环境下,大国之间很难有纯粹意义上的经济行为。自大航海时代开始,不断扩张的国际贸易、资源开发、产业勃兴,就处处附带着大国博弈的影子。从荷兰、西班牙的崛起,到英国、美国的称霸,500多年的经济全球化历程从来都不是温和平静的,经济大国之间也不总是“你侬我侬”。

这就是“逆全球化”明明不符合经济规律、却偏偏有人去尝试的原因。如果我们还是按照所谓“纯粹”的经济思维去面对当下的形势,就很难应付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是要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长期性。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大变化,必定与文化、政治形势相互交织,所以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趋于稳定的。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至今已十余年,此次因全球疫情加速的国际经济、政治变化,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仅从经济领域看,国际产业链的恢复与调整就需要较长时间,而且还取决于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进程。同时,自2008年以来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还没有积累出足够的新动力,新的技术革命也还没有到达临界点,实现在产业领域的新突破。这个黎明前的阶段在时间周期上也是不确定的。

第三个是要看到我国经济转型阶段的长期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这个动力不是资源、人口、土地、资金这些可见物质,也不是新兴产业、高新企业这些表象载体,而是经济制度、创新机制、市场体系、社会治理等一整套不断催生发展活力、保障永续进步的内生动力源。这些体制机制的动力源,才是突破边际效应、不断拓展新的发展边际的核心保障。

从当前看,要突破受疫情冲击的国际国内市场边际;从中期看,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边际;从长期看,要突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边际。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决定了经济转型期是一个需要耐心、信心和定力的长期过程。

3f5ec9a0d04885ce4ab9d2cd1811f78d.jpeg

所以我们正在面临一场经济持久战。这既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被动战斗,也是推动国内经济根本转型的主动战斗。总体判断,这场持久战将经历防御、相持和突破三个战略阶段。

防御阶段:重点是应对疫情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冲击,全力“止损”,保住经济基本面不受大的影响。总体方向是以空间换时间,转向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大循环格局,尽量缩短经济恢复的时间。

大国拥有较大的经济战略纵深,是打赢经济持久战的基础优势。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具有较强的发展弹性和韧性,回旋腾挪的空间较大,这些都是战略防御的安全基础。

半年来,以“六稳”“六保”为重点,激活国内市场要素、扩大国内需求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正是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战略防御的必要选择。

相持阶段:重点是保持经济常态化运行,同时加快“调仓换股”式的结构调整,深耕价值洼地,积蓄新动力。总体方向是以时间换空间,利用全球经济下行的时间周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发掘培育新的领域和增长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防御阶段所面对的经济冲击,也是推动结构调整的加速器。一大批过剩产能、僵尸企业,以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将很难度过第一阶段。这正是减去“赘肉”、优胜劣汰,轻装前进、“增肌强筋”的良好时机。

如果说防御阶段是大浪淘沙,那相持阶段就是沙里淘金。一些长期被低估的产业领域,将在结构变化中被重新发现价值;一些超前起步的产业领域,将进入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阶段,产业会加速细分,进入此消彼长的加快变动期。

突破阶段:重点是推动新兴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基本实现传统领域的转型升级,经济运行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总体方向是以变量拓空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等变量的蓄积突破临界点,重塑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当然,这一阶段也与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会再次释放能量,进而增加国际循环的动能,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区域格局、产业格局出现新变化。

8629831b466af507962fbe4d171cbfe8.jpeg

现在防御阶段才刚刚开始,无论政府层面还是市场主体,甚至包括个人,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

特别是一定要规避产能过剩和落后的领域。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已经持续推进了十多年,但钢铁、煤炭、煤电等领域的过剩产能、落后产能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就是因为这些年还有利可图,很多地方还抱着“再赚一把”的侥幸心理。

资源、能源产业是经济形势的风向标,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急剧增长的需求量,抬高了产品价格,膨胀了发展预期,使这些行业成为简单粗暴的造富机器,也自然导致盲目的产能扩张和粗放增长。

但这样的日子不多了。在全球经济加速下行、我国经济也明显放缓的形势下,这些领域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走势已先于经济形势进入下行趋势。看看国际原油价格、国内工业用电量的走势情况就一目了然。那些“重仓”能源、资源产业的地区、企业和个人,是及时“止盈减仓”,还是继续侥幸观望,是该好好想想了。

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不仅仅局限在能源领域,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的一些细分领域也大量存在。比如水泥、电解铝、光伏、大家电、生物质油,还有特色小镇、超高层楼宇、工业园区等等,这些都将是面对优胜劣汰的重点领域。

也不要指望国内大循环能支持这些过剩的落后产能。政策导向已经很明确:不再用大投资、大基建托底,而是更加倾注于内生机能的畅通,打通投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加速淘汰低质量的产业和企业,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先从资本市场发力的政策已经透露出明显信号。刚刚开始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上证综合指数编制调整,都遵循“放宽纳入绩优公司、加快剔除垃圾资产” 的优化结构原则,这一重大导向将很快从资本端向产业端、企业端传导。

这场持久战的第一阶段就像一个过滤器,滤出精华、去除糟粕,留给后知后觉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