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对“硬”科技“软”传播的思考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25 15:25

文 / 刘小川 黄河 白春玉

陕西是科教大省、军工强省,省会西安更是我国重要的科创中心,也是“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大飞机”、“大火箭”、“大导弹”等上天入地的热词总是与西安紧密联系在一起,和秦风唐韵融合,为西安这座古代文明城市加持了现代科技的独特魅力。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力量,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以及中国文化的坚实基础与不竭动力。在国际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以及中美博弈升级的当下,人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科技、关心创新,人们为“胖妞”上天而欢呼,为“胖五”飞腾而雀跃,为“东风”必达而振奋,也为芯片、发动机等卡脖子问题而揪心。

一方面是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以及亟待追赶的现实差距;一方面是公众对科技知识的渴求以及高质量科普供给的极度匮乏。总体表现为科技舆论场较为混乱,人们获取有效权威信息的渠道不多,客观上为自媒体的所谓爆款文章大行其道奠定了基础。

4d9fadfdec4177986d54fed064d81d9d.jpeg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科技领域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既是实力战,也是舆论战,如何打好实力战相关论述很多,从人才培育、创新投入到体制机制不一而足,但对如何打好科技领域的舆论战,则少有讨论。科技宣传和其他宣传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都是以事实为依据,差异在于科技具有天然的“小众”属性,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及其复杂,隔行如隔山,很多的前沿新兴技术研究人员全国可能百余人。相关宣传文案往往和具体的科技工作联系在一起,术语专业词汇多,给受众的感觉就是不说“人话”,严谨性有余,趣味性和传播性不足,人为拔高了受众门槛,不自觉的将科技与大众进行了分割,在科研人员与民众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传播渠道和纽带。要知道我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人口总数的5%不到,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还要再打折扣,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巨大的认知鸿沟也是当前科技宣传工作遇到的重大挑战,“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成了大量科技知识、科技成果的常态。

971797a0cf6d113215daf2d09fc05709.jpeg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伪科学”“伪专家”把科学宣传的大旗扛了过去,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案例层出不穷,特别是与老百姓直接相关的医药健康领域,在纳米、石墨烯等还是科学概念的时候,纳米治病床垫、石墨烯增高鞋垫等产品已经开始大行其道了,这就是利用了老百姓对科技的神秘感和崇拜感。

作者本人从事的航空行业也是典型的“硬”科技行业,具有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两种属性,既需要发展各种类型的航空武器装备,如轰炸机、歼击机、预警机等,拱卫祖国的蓝天。也需要发展现代民用航空运输体系,便利人们的生活,方便社会交通。航空产品是复杂的现代高科技产品,航空运输也是高度集成的服务体系,虽然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了40余年,但仍然有90%的国民没有乘坐过飞机,更别提对航空科技知识和航空安全知识有多少了解了,因此才出现了打开应急门透气、向发动机扔硬币等奇葩事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奇葩事件,究其根本,还是公众对航空安全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太少,从某种意义上,因为科技工作者在舆论场上的缺位,拱手将科普阵地让给了“江湖游医” “民间科学家”,导致了知识传播的劣币驱良币效应,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让信息获取者无所适从,才出现了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是为了祈福等奇怪逻辑。

近年来,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关注,习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们需要科普,特别需要好的科普,尤其是需要传播力强的好科普,因为科普宣传是提升民族科学素养的有效举措,是净化网络空间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汇聚社会共识开展重大科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推手,更是激发下一代投身科学探索的重要方式。对于如何做好“硬”科技的“软”宣传,将“高高在上”的现代科技经由现代传播体系注入到公众舆论场,正本清源,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知识,作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科普宣传不是自娱自乐,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科普宣传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与群众多交流,选择容易吸引读者兴趣的科技领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效。

其次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作用。科普有很强的专业属性,是基于对专业认识开展的文学化再加工,而不是纯粹的内容创造,所以世界知名的科普作家很多都是各自领域顶尖的专家,为了提升科普内容的质量和科普宣传的权威性,一定要发挥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作用,有意识的培养一批科普专家和科普作家。

再次要提供优质及时且专业的宣传内容。内容是科普宣传的载体,结合实时“社会热点”和突发“重大事件”,利用公众突增的关注度和好奇心,让科普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受众的群体差异,如青少年群体喜欢流媒体,中老年群体更钟爱传统媒介,通过多维度的提供科普作品。利用优质、专业且有趣的内容,让读者拿得起,放不下,看见了,忘不了,知道了,主动去说,主动去传播。

最后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传播工具和媒介。跳出传统文字稿的限制,要提供多维度的科普内容,善于“说人话”,讲故事,并采用流媒体、短视频、动画等灵活的形式,借助抖音、B站等平台,甚至可以有意识的打造一批科技网红,以直播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打造科技领域的传播品牌。

科普宣传任重道远,是全体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普宣传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特点,要把“硬”科技做“软”传播,科普是科学与传播的融合体,既要遵从科学,也要符合传播需求。借用作者尊敬的一位热心于科普老前辈的话,科普的基本属性是真实,要有敬畏心,不可瞎说,凡事忠于基本事实;科普的基本内核是科学实质,要有谦卑心,不可胡说,凡事忠于科学原理;科普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启发,要有责任心,不可乱说,凡事忠于社会责任。

(本文由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提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