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黄河 | 一条河改变一座城 华阴打造“景观河”留住“山下客”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6-07 10:33
长涧河流域综合整治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6月6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跟随“行走三秦大地 建设美丽陕西”走进黄河生态调研团来到华阴、潼关。一条河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有多重要,记者在此次探访中找到了答案。
长涧河流域治理带动旅游业发展 致力于“华山下留客”
记者了解到,之前的长涧河河道老旧,河堤破损,骑电动车很难通行,一下雨根本没法走路,是一个市民不愿意去的地方。
2017年,华阴市开展了长涧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以长涧河为轴心,南起长涧河三条支流峪口,北至渭河大堤,总长17.1公里;连通了华山景区、华阴中心城区、蓄滞洪区和渭河生态区,形成了“一河两岸”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综合区。
到2019年底,长涧河流域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成为一座城市中的“水景公园”,晚上市民在这里跳舞、散步,“地摊经济”也十分火热。
“长涧河变美对于华阴山水城庙融合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涧河距离华山很近,我们想要把来华山旅游的客人留下来多看看城市的景致,以前的老河道没有这个魅力。但是现在,这里有山有水有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这就是所谓的’山下留客’。”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华阴分局局长姚建荣告诉记者。
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介绍全站工作情况。
渭河入黄口国控断面水质连年好转
6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水质自动监测站,这里每天能够监测生成6份渭河水质数据,为渭河、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监测站能够对断面的水温、溶解氧、PH、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9个项目实施连续自动监测。据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站长魏雨明介绍,近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渭河水质持续好转。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稳定在Ⅲ类水质,今年1至4月高锰酸盐指数为3.33毫克/升,同比下降31.2%;氨氮为0.24毫克/升,同比下降40.0%。
经过整治的大敷峪宏发采石点。
华阴2020年底前将完成20个采石点恢复治理
曾被多次诟病的宏发采石点,如今看上去满目绿色。6月6日,记者在华阴市大敷峪202省道西侧看到,宏发采石点的坡面、土石边坡、高陡边坡及采石陡崖都被网格化的乔木、灌木覆盖,没有石渣落入罗敷河。
据介绍,大敷峪宏发采石点整治从2019年4月开始施工,2019年12月底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该点位的构筑综合护坡达28054.81㎡,其中框格护坡5148.31㎡,土工格室护坡20060.58㎡,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裸露土地整治率达到94%,植被覆盖率达到85.95%。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华阴分局局长姚建荣说:“这些嵌在坡上的框格、土工格修复了由于石料开采造成的山体破坏,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也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大敷峪宏发采石点整治的同时,华阴市全力推动秦岭北麓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0个采石点恢复治理已完成12个,其中验收销号11个,8个正在治理当中,恢复生态面积约54.56公顷,预计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恢复治理工作。
本次“行走三秦大地 建设美丽陕西”走进黄河生态调研活动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渭南市生态环境局、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承办。调研团将实地探访当地的环保人物、生态文明示范点、环境治理工程,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