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5-14 16:35

5ea82075112d581e396eff1061134a58.jpeg

指挥部招待所

编者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依据《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省委宣传部日前命名旬邑起义纪念馆等17处基地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部网、陕西头条将逐一展现。

f99c32ffd409d26f1a0098e3000cf150.jpeg

指挥部招待所

西部网讯 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凤州镇,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研制基地,在这里研制的各型号发动机,圆满完成了以我国“导弹武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cebcee3ea5daecb88306c1fe8c4cdac.jpeg

指挥部办公楼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

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始建于1965 年。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加强三线建设,建立巩固的战略大后方的决策和指示,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选定了位于秦岭南麓陕西凤县境内的安河沟,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线研制基地,这里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简称航天六院)的旧址——067基地。

c7db7515f80096c4aa856985844d506e.jpeg

航天小学

因067基地下属某重点单位名为红光机械厂,凤县在该区域设有红光公社,该区域便被人们称为“红光沟”。 1969年6月,067基地建成投产。整个基地绵延21公里, 建成了研、试、产、管、服功能配套齐全的综合性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形成了“一条红光沟,两代发动机,服务三大总体 院,四个核心区,应用于弹、箭、星、船、器五大领域”的事业格局。

d70f124e15c6703636eded486d3e3ce1.jpeg

试验区201洞洞内景象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067 基地研制的发动机在国家重点型号发射、重大工程飞行试验中表现卓越,其中长征系列一、二级1发动机参加了近 300 次发射任务,成功把数百颗国内外各种不同类型的卫星及十一艘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6113479d2ddb2fdf41e7f4a4bc8e22ca.jpeg

生产区红光工人俱乐部

航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伟大事业产生崇高精神,崇高精神推动伟大事业。067 基地在科研生产过程中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职工队伍,全国劳动模范曹化桥, 201洞主任杨敏达,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发动机专家张贵田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特别是在三次特大洪灾面前,067 基地响亮的提出 了“自己干,三不变”的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抗洪救灾,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科研生产和试验,使067基地承担的国家型号研制任务没有因灾误点。三次洪水灾害后,国家航空航天部在此召开“航天传统精神经验现场会”,号召全国航空航天部单位向 067 基地学习,特别授予 067 基地一面“艰苦奋斗的楷模,无私奉献的榜样”锦旗。

067 基地用骄人业绩和实际行动,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优良因子,成为航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5a6bba68b20891318997b34bb24fdcfa.jpeg

科研区院士之家

打造航天精神教育基地

067 基地于1993年调迁至西安,但航天六院始终把红光沟旧址的保护利用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西安、凤县两地管理的工作格局。特别是近年来把保护工作提升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守六院“发展航天、动力先行”理念, 打造一流宇航动力、建设航天强国使命担当的高度进行安排和部 署。

721a01528aeb9e02bc70469211689a32.jpg

科研区商店

近年来,航天六院内部组织前往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的集中教育总人数超过 4000 人;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局级班曾在此进行现场教学,中组部央企精神课题组对曾红光沟进行专题考察;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众多企业也组 织大学生、业务骨干到此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更多次来红光沟 采访,先后拍摄了《军工纪实》、《大国重器》、《三线历程》等专题片。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