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替人民管好“钱袋子” 延安人大开启预算审查监督新篇章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10-18 09:21

5a999e543add363f49ad4b1de69330a1.jpeg

替人民管好“钱袋子”,延安人大开启预算审查监督新篇章。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看紧政府的“钱袋子”,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那该如何替人民管好这个“钱袋子”?延安人大给出了答案,“要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建立预算联网机制”。

10月17日,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了解其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建”并举建立“五项工作机制”替人民管好钱袋子

据延安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铖荣介绍,为扎实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常委会坚持建网、建库、建队伍、建制度“四建并举”,全面推进机房建设、软件采购等工作,市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2018年6月上线运行,系统设置13个功能模块,具有查询、预警、分析、服务功能。今年4月底,全市各县区监督系统全面建成并开始运行,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网络贯通。

“依托延安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全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实时更新、查询、备份、共享等应用需求;在队伍建设方面,我市预算联网监督机构和人员编制落实工作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同时制定了《延安市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方案》《监督中心安全制度》等制度,为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1—9月份,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60.9亿元,占调整预算的83.9%,同比增长13.2%,增支42.0亿元。”张铖荣说。

建立“五项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预警分析机制,提高预算监督的精细化水平,实时预警及时防错纠错;建立专题报告机制,每季度起草预算联网监督分析报告,报送市委,印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问题倒逼机制,加强实时动态监督,督促问题整改;建立专项监督通报机制,及时通报各县区工作进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市纪委派驻机构等联网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记者了解到,未来,该系统将不断完善系统建设,优化软件功能设计,丰富系统数据内容,把实时推送数据与动态查询相结合,将财政数据同步到人大来,实现财政部门与人大的实时互联互通;继续加强查询分析,按季度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加强沟通配合,与财政、审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研发系统手机APP版,为代表随时查询、审查提供方便;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使系统联得上、用得好、有效果,可持续。

持续探索创新代表工作 实现“两创新一突破”

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安平介绍,近年来,延安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探索创新代表工作思路和方法,代表工作实现了“两创新一突破”。创新了代表工作制,探索建立了代表退出机制,今年,先后有两名市人大代表因为自身健康和违纪违法原因,向原选举单位提出辞职请求。探索建立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第三方评估机制,今年,常委会通过政府自查、县区人大常委会调查、走访代表、召开座谈会督办后,组建了第三方评估组科学、合理、公平评估,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再者是创新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通过在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之家,乡镇街道建立家、站合一,村(居)、大型企业设立联络点,代表通过定期“坐班接待”,问计、问需与民,架起与人民群众日常联系的桥梁。

同时,议案工作也实现了零突破。据了解,自延安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人代会期间一直未立过议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指导代表开展前期调研,帮助查找文件资料,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代表们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关于全力推进全市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议案》,实现了议案零的突破。《关于统筹解决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议案》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调研了决定落实情况,有效推动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