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烈烈旗帜诉说着纳赤台扎根高原、赤诚奉献的雪域高原精神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8-10 23:21

8月10日,“壮丽70年·奋斗新青海——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从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出发,一路向南行进,在昆仑山口瞻仰完“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雕塑后,于下午17时30分左右到达位于昆仑山脉北麓的纳赤台兵站。

到达兵站后,在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格尔木某大站纳赤台兵站政治教导员吴建忠同志的安排及带领下,采访团依次对官兵宿舍、无土蔬菜栽培试验点、官兵文娱活动区、炊事区进行了参观采访。

d4c60d3235c8c16eb555d7da296b297e.jpeg

98dcec2f3f929eee4663d0394822b538.jpeg

(图为纳赤台兵站官兵宿舍)

自上世纪60年代青藏公路沿线兵站建立至今,驻守兵站战士们的营房先后经历了4代,第一代是帐篷,第二代是地窝子,第三代是砖瓦房,第四代是楼房。

0dfea324c1b6afb41ab0670442373b84.jpeg

(图为第二代营房——地窝子)

据了解,由于天然气管道无法贯通,兵站日常以柴油为烧火做饭的燃料。纳赤台无土蔬菜栽培试验点也是青海第一个无土栽培试验点,虽然目前由于气候及成本等原因无法量产,但依然是纳赤台兵站的特色项目。

ea353955c797fd1d006ddff0d837a520.jpeg

(图为无土栽培蔬菜)

在这片辽阔而苍茫的大地上,有许多可歌可泣令人眼角湿润的伟大事迹,但更多的是普通却又动人心弦的平凡人的故事。在短暂的两小时的接触里,我们了解到战士每天及每周基本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轨迹,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是政治学习,下午是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周末依然驻守兵站,会相应的有一些文娱休闲时间,打乒乓球、下象棋、打桌球等。但十几年漫长的服役生涯,这些远远不能填满战士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

兵站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有山东的、河南的、陕西的、四川的…祖籍陕西汉中的冉杰战士,17岁来到军营,迄今为止已服役12年,除了在格尔木某兵站服役一年,其余11年均在纳赤台兵站度过,湛蓝澄澈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在他们头顶目睹并记录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和信仰。纳赤台兵站,已经在这亘古高原“坚守”了65个春秋,遥望昆仑山的雪,今后还将继续“坚守”下去……兵站对面的红旗山,海拔3000多米,战士们徒手攀爬至山顶,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并命名此山为红旗山,烈烈招展的鲜红旗帜,迎风诉说着纳赤台“扎根高原 赤诚奉献”的精神。

401d5e740b765dde706c1538ceba52cd.jpeg

(图为战士们爬上红旗山宣誓留影)

在采访的最后,当问到冉杰战士有什么话想对家人说的时候,这位在雪域高原上锤炼了12年,铁骨铮铮的汉子霎那间潸然泪下,他说很想念父亲,对于照顾不到年迈的父亲很是愧疚。这些在边防奉献青春的热血男儿由于工作原因许多都无法的适婚年龄脱单成家,这也成为了困扰大多数驻站官兵的难题,修身、治国、平天下他们为此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衷心的祝愿这些平凡且伟大的人能早日齐家,幸福安康!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