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麟游:做优生态底色聚焦绿色发展 兴产业提质效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来源:西部网讯 2025-08-08 16:43
十四五以来,麟游县持之以恒兴产业、优生态、强治理、惠民生,县域经济突飞猛进、生态环境持续向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等20余项国省级荣誉称号。8月7日,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麟游县专场发布会上,麟游县县长郑文娟介绍了“十四五”以来麟游县发展成就。
以“优生态”为底色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麟游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山清水秀,生态良好,自古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美誉。近年来,麟游县从“改善质量”到“康养福地”,生态优势持续巩固。麟游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十四五”以来,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在关中61个县区稳居前三位,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加52天。全县林木绿化率达70.04%,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1%,人均公共绿地14.45平方米。年均气温9.3℃,三伏天平均气温21.7℃,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高达3000多个,建成九成宫省级康养度假区、怡心谷康养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从“绿色资源”到“绿色银行”,麟游县绿色发展更具活力。全县林地面积192.6万亩,碳汇经济稳步推进。发展林禽、林药、林粮、林蜂等多种林下经济1650亩,特别是林下养殖林麝和梅花鹿,养殖规模已达520只。全省首个光伏节能绿色养殖项目落户麟游,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养殖”高效共享目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0吨。充分发挥风、光资源优势,先后实施33.5兆瓦农光互补、50兆瓦风电等项目,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03.5兆瓦。麟游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从“传统模式”到“美丽经济”,绿色模式转化赋能。麟游县把绿色矿山创建作为推动煤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煤矿采掘设备更新,郭家河、园子沟2处铁路装车站正式投用,煤炭等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2%,实现了采煤不见煤目标,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矿山1座。麟北发电厂建成世界首例钢结构“烟塔合一”间冷塔,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84.6%,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煤基固废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陆续落地,实现了无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目标。着力推进煤炭绿色运输,建成全市首家重卡充换电站,引进的200辆新能源重卡,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800万升、减少碳排放7600吨,同时可节约车辆运行成本1800万元,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赢目标。
以“兴产业”为引擎 激活高质量发展内动力
麟游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麟北煤田储藏量在33亿吨以上,已建成现代化煤矿4处,丈八煤矿即将开工建设,年产原煤可达2400万吨。从“资源依赖”到“链式突破”,工业经济引领发展。近年来,麟游县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持续壮大工业基本盘。在打基础方面,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2.2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企业孵化中心等建成投用,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县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考核中排名前十。持续加大煤矿安全监管,“十四五”期间煤矿安全投入 28.7亿元,对矿井进行升级改造,4处煤矿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化管理体系,B类智能化矿井实现全覆盖,夯实了工业基本盘。在利长远方面,一是以煤炭产业延链补链为抓手,先后引进煤基固废新材料产业园、矿山机电设备再制造综合利用、煤矿设备再制造及智能制造等项目,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二是以培育新产业为突破,落地建设“陕昆缆”麟游研发生产基地、万吨高纯石英砂等项目,弥补了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空白,构建了多业联动发展格局,荣获省级新型工业强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预计“十四五”末较“十三五”末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亿元,税收增加3.06亿元,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提高了21.35个百分点。
从“零小散弱”到“名特优新”,麟游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按照“稳粮、兴牧、多特色”的思路,持之以恒抓产业、助增收、促振兴。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粮食产量逐年稳步增加。麟游苹果、蜂蜜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实施绿色蔬菜发展工程,种植蔬菜5.5万亩。全县猪牛羊饲养量稳定在40万头(只),较“十三五”增长了30%。突破发展林麝、梅花鹿、肉兔、鸵鸟等特色养殖。持续深化“消薄培强”行动,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459.1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2778.4万元,增长了6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增长了6070元,增长了33%。连续三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县区。(记者 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