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

万古云霄一羽毛——走进五丈原

来源:陕西日报 2021-11-07 10:12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南25公里处,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塬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塬上地势平坦,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地势险要,是古代的军事要地。

让五丈原闻名于世的,却并不是因为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而是因为诸葛亮。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因诸葛亮的影响,五丈原至今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带着敬仰之情而来,在这里表达对先贤的追思。

出师未捷身先死

五丈原地形呈琵琶状,东、西、北三面临空,且三面环水,可谓是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它扼东西交通,镇斜峪关口,守南北要冲。畅游原头,极目远望,千里平畴如锦如缎,三条河流如线如带。这里,古战场上遗迹处处皆是,庙宇更是气宇轩昂,苍松古柏环绕其周,名人名诗陈列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古代相关资料记载:“五丈原高平广远,行军者必争之地。”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关,驻兵五丈原,意图“阻断陇道”,使魏国兵力东西不能相顾。遗憾的是,此计被魏国识破,慌乱之中派权臣司马懿抢先一步驻兵在渭河北岸。蜀军多次渡河未能如愿,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再加上蜀军后方粮草拮据,军心涣散。

当年秋天,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军中,时年仅54岁。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病逝之时,五丈原上空一颗长星陨落。长星陨落之事无从考证真假,但这样的记载,显示了古时人们便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

落星石。记者 秦骥 摄

诸葛亮衣冠冢。记者 秦骥 摄

作为三国时期的古战场,五丈原遗址众多,有蜀军中军帐豁落城遗址、蜀军出兵的斜峪关、蜀军屯兵的棋盘山、蜀军取水的诸葛泉、司马拜将台遗址、火烧司马懿的葫芦谷遗址。漫步其间,人们仿佛又看到了1700多年前的三国硝烟。

五丈原东南约2.5公里处的斜峪关,就是史书中所称褒斜道“斜谷”之北口。斜水(石头河)由斜峪关流出,北注渭河。其两岸据说就是诸葛亮分兵屯田、军民杂耕之处。五丈原东10公里处的葫芦口,相传就是诸葛亮伏兵火烧司马懿的战场。五丈原北麓渭河南岸的高店镇,相传是魏延驻防之地,叫魏延城。渭河北岸的三刀岭,正好与五丈原南北对峙,隔河相望,传说就是司马懿驻扎帅营之处。

诸葛亮与司马懿,三国时期两大政治家、军事家,在五丈原进行了最后一次较量。在这次较量中,诸葛亮输了,他没有输在智慧上,而是输在生命上。诸葛亮病逝前上表:“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

五丈原诸葛亮庙。记者 秦骥 摄

万古千秋五丈原

五丈原上,最有名的遗址是诸葛亮庙。庙门处有一副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五丈原诸葛亮庙内清幽雅致,松柏森森,有钟鼓楼、结义槐、八卦亭、黄月英殿等景点。

在献殿内墙壁上,嵌有37块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石刻,被称为“三绝碑”。称“三绝”,是因其集诸葛亮的文章、岳飞的书法、樊登云的刀工于一体。

诸葛亮的文章,是指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全文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言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书愤》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对《出师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五丈原上的《出师表》。记者 秦骥 摄

岳飞的书法,源自公元1138年,当时正在前线奋力抗敌的岳飞被诏返京,途经南阳武侯祠,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文章后,被其忠义所感,又联想到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壮志难酬和自己“还我河山”的宏图未展,两人的处境十分相似,于是感慨万端,挥泪走笔,在心绪的复杂变化中,演练出由行书到草书,乃至狂草的千古绝笔。

岳飞的墨本流传到清朝,当时的岐山县令胡升猷花重金将其收藏。后在光绪四年重修献殿时,富平县著名的石雕工匠樊登云将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于青石之上,其刀工形同真迹,随笔走刃,入石三分。

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亮以其特有的魅力,让无数后人敬仰与追忆。人们敬仰他的功绩,更敬仰他“清心寡欲,约己爱民”的崇高品质。

杜甫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这表达了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诸葛亮病逝前给后主刘禅上的一份奏表,使他成为古代官员中自主申报财产的第一人。“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虽寥寥数言,诸葛亮把自己的家产、收入来源汇报得一清二楚。

诸葛亮庙博物馆内有衣冠冢。诸葛亮死后,蜀军遵其遗嘱,将尸体运回汉中,葬于勉县定军山下,但为纪念诸葛亮病逝于此,士兵将一些衣物埋葬于五丈原,形成了现在的衣冠冢。诸葛亮身为一国的丞相,可是葬礼却遵照他的遗嘱办得十分简朴,没有任何的陪葬品。诸葛亮的一生非常廉洁勤俭,不愧为将相师表,后世楷模。明朝诗人王祎有诗云:“一片西塬土,空埋尽瘁身。凄凄烟树冷,似泣汉家春。”

记者手记

五丈原

我总是把五丈原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提起五丈原,就会想起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就会想起五丈原。

英雄叱咤风云的辉煌时刻固然令人激情澎湃,英雄穷途末路的慷慨悲凉更能撼动人心。人生中,辉煌的篇章可以持续上演,而末路只是一瞬。正如日月星辰,再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消逝只在片刻之间。而这片刻,却往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永恒。

五丈原,记录下了诸葛亮生命流逝的最后一刻,并将这最后一刻定格为永恒。

漫步五丈原,在瑟瑟秋风中,在汤汤渭水岸,在漠漠夕阳下,我看到一个伶仃的背影静静地伫立,如一棵树,一棵叶片落尽的树,一棵瘦骨嶙峋的树,坚硬而落寞。

诸葛亮是不幸的。他的不幸,是生不逢时的不幸,是时不我与的不幸。虽有盖世之才、鸿鹄之志,但身逢乱世,才华难现,壮志难酬。宇宙之大,只能隐遁于山林之间。风云激荡,只能蜗居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是幸运的。人海茫茫,知音难觅,而诸葛亮遇到了知音。刘备于诸葛亮,既是明主,更是知音。刘备在充分信任中,让诸葛亮有了发挥才华、展示风流的一方天地。诸葛亮在尽忠竭智中,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成就赫赫之功业。

彼给我以托付,无猜无忌的托付。我回报以赤诚,坦坦荡荡的赤诚。

在彼之托付与我之回报中,在幸运与不幸中,诸葛亮知其不可而为之,如一叶扁舟在滚滚波涛中逆流而上,如一只苍鹰在暴风骤雨中逆势而飞。即使倾覆,也要抗争。即使折翅,也要翱翔。

安然平淡也一生,轰轰烈烈也一生。既然不愿意在安然平淡中被湮没于时代的烟尘,那就轰轰烈烈地进取、慷慨激昂地高歌,哪怕在轰轰烈烈中化为尘土,哪怕在慷慨激昂中走向死亡。

在知其不可而为中,诸葛亮历尽英雄的悲哀,成为悲哀的英雄。

在彼之托付与我之回报中——

鞠躬尽瘁又如何?

油尽灯枯又如何?

平生得一知己,足矣。

五丈原上,刀枪的撞击与战马的嘶鸣早已消逝,唯留一片寂静。平林漠漠,松柏森森。

在告别草庐之前,诸葛亮是习惯于寂静与清幽的。

无知己时,诸葛亮并不落寞,而是在寂静清幽中修身养性,在淡泊中历练,无抱怨之心,无虚妄之念,虽居于偏远之地,而胸怀天下,洞悉世事。

遇知己后,诸葛亮倾心相随,无惧艰难,殚精竭虑,挥洒才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虽未成千秋万世之业,却以忠诚与坚忍留下千秋万世之名。

以毕生酬知己,诸葛亮的人生在劳碌与奔波中度过。

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南征北伐,诸葛亮无不兢兢业业,竭尽所能,耗尽心血。尤其是六次北伐,拖带病之躯,凭一己之力,以弱抗强,屡次受挫而终不退却。

以诸葛亮的智慧,他不可能不知道北伐胜利的渺然。然而,为了渺然的胜利,他没有怯懦,没有犹疑,义无反顾地一次次远征,为了对知己的一个承诺。

五丈原旁,渭水汤汤。记者 秦骥 摄

渭水依旧汤汤,秋风依旧瑟瑟。

面对汤汤渭水,诸葛亮心头定是无尽的惆怅与遗憾。

惆怅,是因为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生命逝去之际,人们想到的,不是沐浴春风的惬意,不是纵横驰骋的豪气,不是丰功伟绩的荣耀,而是历尽磨难但毕生追求的目标没有实现后的惆怅与失落。

遗憾,是因为生命短暂、大限将至。落寞也罢,畅意也罢,对于诸葛亮来说,人生的起伏荣辱皆为自然。他甚至从来没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用对生命的透支巩固蜀汉的基业。他遗憾的是,蜀汉基业未固,而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

置身瑟瑟秋风,诸葛亮定是感到无限的凄凉。

凄凉的,不仅仅是秋风,而是秋日的万物。凄凉,不是诸葛亮对自身的感触,而是他对人生的感触。繁华与喜悦总是瞬间即逝,平淡与琐碎极易被忘却,凄凉与伤感再短暂,往往在人们心里刻下抹不去的印痕。这印痕,随着时光的流逝,愈来愈深刻。

诸葛亮失败了,但他仍是英雄,是失败了的英雄。虽然人们经常说“莫以成败论英雄”,但实际上,成败,永远是衡量英雄与否最为重要的标准。

成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由成功的王者书写的。史册上,记载的是王者的纵横驰骋与功绩荣耀,沙场上的累累白骨与百姓的流离失所往往被王者的光辉遮蔽不见了。对一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就隐隐渗透于史册里。

然而,帝王的光辉从不曾遮蔽诸葛亮。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在历代诗人的追寻与吟咏中,诸葛亮已成为一个精神的典范,卓然、清晰地屹立于历史的烟云之中。内心的澄澈与明亮,使得诸葛亮自身散发着恒久的光辉。不借助光辉照亮自己,自己的光辉便不会被遮蔽。

将相先不必说,历史上名声盖过诸葛亮的帝王能有几人?

在民间,成败实际上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最常见的标准。熙来攘往,比肩叠踵,在芸芸众生中能被铭记的只是极少数,而成败与否、功绩大小是最简单直接的标准。除了极少数真正超然于世外的隐者,人们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

虽功业未成、抱憾身死,但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他的清正、才干、忠诚、执着,成为人们心目中无可替代的英雄。

在民间自发的络绎不绝的凭吊中,诸葛亮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纯粹、高标、刚毅精神的象征。

诸葛亮最让人铭记的,不是智慧,而是精神。

尽吾志而终不能至,虽有憾,却无悔。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