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文苑社区:为老人留下一本“厚重的书”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6 09:20

2fc115faf75294e3f7dc52849054d922.jpeg

十月十四日,周永顺(中)和大学生志愿者蒋梓涵(右)、刘欣凌一起阅读共同完成的“回忆录”(资料照片)。

“在铁路工作的日子我本来都要淡忘了。多亏了你们这些大学生志愿者,让我的这份念想能传下去。”10月14日,在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文苑社区,74岁的周永顺捧着一本名为《轨辙深深·一个铁路人的岁月长歌》的书感慨,眼角漾着笑意。

过去3个多月,渭城区委社会工作部携手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在文苑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组织实施“为社区老人写回忆录”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了4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20位老人记录下时光深处的故事。

读懂需求:

“时光故事”得以安放

“萌生为老人写回忆录的想法,源于日常入户走访。”10月14日,文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哲说。

近年来,社区工作人员在与老人拉家常时发现,他们是一座座亟待挖掘的“故事宝库”。

“这些老人的人生经历,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和家庭记忆的鲜活见证,既是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社区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动注脚。”张哲说,希望借助社工组织的专业力量和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热情,通过倾听与陪伴,给予老人更多心理慰藉和成就感,用文字把他们的精神财富与家风传承记录下来。

为写好这份特殊的“家族档案”,来自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接受了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志愿服务知识、采访技巧、写作规范、为老服务礼仪及情绪安抚技巧等。

紧接着,大学生志愿者与老人结成“二对一”的“回忆搭档”,围绕老人的童年时光、求学经历、家庭变迁、时代印记等人生关键节点展开深入交流,最终为每位老人分别完成一本2万余字、图文并茂的回忆录。

挖掘宝藏:

耐心唤醒岁月记忆

“刚开始没有经验,不知从何入手。我们就先和周爷爷聊天,翻看他的老物件、手写稿,慢慢确定下回忆录的框架和小标题。”大学生志愿者蒋梓涵和刘欣凌先后拜访周永顺老人近10次,累计相处30多个小时。

面对部分老人“回忆碎片化”的难题,社工与大学生志愿者设计了一个记忆唤醒办法:从户口本、老照片、荣誉奖章等物件切入,帮老人梳理岁月脉络。

“每次采访后,我会先听录音再整理文字,常常一忙就是四五个小时,然后反复修改文字、补充细节。”刘欣凌说,为了写好回忆录,她还特意研读名人传记。

蒋梓涵运用AI技术将模糊的老照片修复清晰。她说:“我要把这些闪光的记忆固化下来,不让老人的事迹被遗忘。”

老人们的讲述,满是时代印记与人生力量——

“我开的车没出过事故,年年被评为‘红旗车’。车头上的‘红旗车’标牌不是贴上去的,是一趟趟平安跑出来的,是一次次负责扛出来的,比啥都金贵。”

“1981年夏天,厂里接到一批高标准的外贸订单。经过一个多月近乎痴迷的钻研和上百次试验,我终于找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不仅显著提高了成品合格率,还将铜材的利用率提升了整整20%。”

“别看我年纪大,这些年轻人玩的东西,我也学会了。现在,我的‘快手’账号上有2000多个粉丝,有的作品播放量已超过20万。每次看到那些留言和点赞,我心里都挺高兴,就像又回到队伍里,被战友们认可一样。”

……

“起初,我以为自己是‘帮助者’。可后来,我渐渐发现,他们才是给我‘上课’的人。”谈及采访68岁老人梁建平的经历,大学生志愿者白志博满是感慨。尽管已到退休年纪,梁建平却“退而不休”,始终深耕高精密研磨领域。

“看到梁爷爷,我就觉得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他是我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领路人。他指点我如何发挥自身特长、规划职业道路。”白志博说。

双向奔赴:

温暖在传承中延续

在老人们的回忆录里,有遗憾,更有释然;享幸福,常念感恩……

“太有心了,感谢这些孩子让我记忆中的场景又鲜活起来了。”93岁老人刘志纯说。

“当我把初稿念给70岁的张力爷爷听时,他红着眼眶说‘没想到这些事儿还能被记下来’。”大学生志愿者党驰程坦言,“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整理回忆录不只是‘记录’,志愿服务也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这个过程就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我帮老人们留住了回忆,他们却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教会了我何为坚守、何为热爱、何为传承。”

“真正投入志愿服务后才发现,这些经历带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更多。老人们都是‘宝藏’,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刘翔说,能参与其中,为老人们留下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他深感荣幸。他希望这本回忆录能让更多人读懂老一辈的故事,汲取前行的力量。

截至目前,15本老人回忆录已完成,其中8本已印刷。字里行间,不仅是记忆的延续,更是爱心的传递。

10月21日,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全国最美志愿者郭恩伟说,接下来,中心还将继续在渭城区文汇路街道的14个社区落地“为社区老人撰写回忆录”项目,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刘芊羽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