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统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5 09:29

b340b8eb608dbe1f9cc4c5411b73ba19.jpeg

10月21日,在泾阳县太平镇程家村,人大代表在红色小院听民意(资料照片)。 通讯员 马涛摄

11月3日,记者走进咸阳市渭城区名仕雅居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住宅楼、平整干净的路面,以及绿化带中葱郁的草木。不少居民在修缮一新的运动广场锻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建成20多年的老小区。

“前几年,小区部分墙体墙皮开始脱落,楼梯间照明设施故障频发,下水道堵塞和屋顶漏水时常发生,停车难问题也日益突出。”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从老旧破损到如今面貌一新,名仕雅居小区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样的蜕变,得益于一张表决票。

去年9月,渭城区人大代表韩红艳了解到该小区的情况后,就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事放在了心上。她充分征求和梳理群众意见,形成了一份正式建议。

在韩红艳的努力下,名仕雅居小区改造项目在今年渭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票决,成为该区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项目不是一‘决’了之,关键是要把群众的期盼落到实处。”韩红艳说,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她经常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调研,听取居民意见,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今年5月,名仕雅居小区改造项目启动,内容包括楼体外立面装饰、屋面保温防水、楼梯间及扶手改造、灯具更换等。

“以前,小区外墙和设施都很旧。改造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小区居民武亚萌说。

一次表决,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承载人民民主。在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过程中,渭城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原则,在项目征集与初定阶段,立足街道实际,从“小切口、小项目、小资金”入手,确保项目具备普惠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渭城区的实践探索,是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统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按照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估三个阶段,征集项目建议、确定候选项目、开展审议票决、抓好项目实施、强化监督推动、开展评价问效六个环节实施,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全市铺开实施。

泾阳县茶驼大道地下管网及市政道路项目是泾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建设。

“去年9月发布项目征集公告后,我们在充分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根据征集情况提出了这个项目。该项目经县政府整理初选、县人大讨论征求意见,并报县委常委会研究,最终由233名人大代表全票表决通过。”10月21日,泾阳县人大代表李虹告诉记者。

项目表决通过后,泾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项目开工、实施、验收等阶段进行全链条监督。“人大代表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履职的积极性更高了。”李虹说。

从单个项目的全链条监督,到全市层面构建常态化监督体系,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优化监督方式,建立“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跟踪问效监督机制,持续提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质效。

据统计,今年,咸阳市县级人大代表票决实事项目143个,镇级人大代表票决实事项目409个,街道人大工委通过会商制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52个。目前,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已在咸阳市县、镇两级实现全覆盖。(记者 张乐佳 通讯员 冯晓琬)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