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麟游县乡村(社区)活跃着一群“治村能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5 09:28

6316bf3161a48af2f3f671048b7e32e6.jpeg

10月30日,麟游县招贤镇招贤村堡子搬迁点群众聚集在“老尹说事小院”议事。 记者 李静茹摄

平安茶舍里,在潘永红的调解下,村民握手言和;老尹说事小院内,尹新虎召集群众,当场化解矛盾;招贤镇南屋村中,史红军向困难群众伸出援手……在麟游县,每个村(社区)都活跃着调解员、说事人。这些“治村能人”凭借懂政策、会说理、善沟通的优势,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释放基层治理活力的一股力量。

麟游县通过创新基层调解机制、搭建群众互助平台、发挥“治村能人”作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茶舍话民情

前不久,在崔木镇崔木村的平安茶舍里,潘永红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原来,村民王乐的邻居养了几箱中蜂,已经3次蜇了王乐家人,影响了邻里关系。潘永红得知后,将两家人召集到茶舍,通过分析利弊、耐心说和,最终劝服邻居搬离蜂箱。两家人也重归于好。

“平安茶舍是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为村民提供的一个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平台。”10月30日,崔木镇党委副书记任小青说。

潘永红不仅是平安茶舍的管理员,还是村级矛盾排查员、调解员。在日常入户时,潘永红会对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进行调解,无法就地化解时,便召集群众到平安茶舍进行调解。

“过去,调解就是看谁嗓门大;现在,大家坐一起,和和气气就把事处理好了。”潘永红说。

去年以来,崔木镇打造了12个平安茶舍。村民可以在这里反映诉求、学习涉农法律法规、解决日常矛盾纠纷……

“我们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潘永红说。

随着崔木镇平安茶舍建设不断完善,村民的矛盾纠纷数量明显下降。目前,全镇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27%,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6%,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说事纾民忧

招贤镇招贤村堡子搬迁点居住着80多户村民,他们来自全镇5个村。此前,村民之间交集较少,如今同住一个搬迁点,邻里间难免产生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尹说事小院应运而生。尹新虎结合自己多年担任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的经验,摸索出适合搬迁点实际情况的说事拉理方式,在自家小院成立老尹说事小院,调解邻里矛盾。

村民赵天祥搬到搬迁点的时间晚,家门口的菜园子被先搬过去的邻居占完了。邻里经常因为这个事发生争吵,谁也不肯让步。

“后来,老尹把我们叫到老尹说事小院,商量出重新量地的方案。现在,家家都有一块小菜地。”赵天祥说。

问题得到解决,赵天祥对老尹说事小院竖起了大拇指。在老尹说事小院,大家还达成了统一美化菜园的共识,让搬迁点实现环境美和人文美的统一。

一年内,堡子搬迁点群众在老尹说事小院调解和议事10多起。招贤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发展更多“治村能人”,通过他们搭建起村民议事、矛盾调解的桥梁。如今,招贤镇已经形成网格长、村人民调解员、镇专职调解员和镇班子成员的四级矛盾调解工作新机制。

援手解民困

招贤镇南屋村村民李某患有精神疾病。邻居史红军主动承担起照顾李某的重担。“他家里就他一个人,都是邻里乡亲,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史红军说。洗衣、做饭、喂药……这一干便是7年。在史红军的精心照料下,李某的病情逐渐稳定。

平时,史红军也始终把村民的难事放在心上,积极为大家排忧解难。2023年6月,正值小麦收割季,邻居李金珠家20多亩小麦因连阴雨,收割机无法进地作业,加上她家没有劳动力,眼看着成熟的麦子就要烂在地里。史红军得知情况后,带着妻子和孩子赶到田间,仅用两天时间就挖出一条临时运粮通道。随后,他又号召村民帮助李金珠完成收割、晾晒。最终,20多亩小麦颗粒归仓。

像史红军这样的“治村能人”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让更多村民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关怀与支持,也带动了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来。

麟游县《打造“345”调解模式 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线》获全国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基层调解工作创新案例”荣誉称号;“‘小板凳’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麟游县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今年3月,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我们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总结推广平安茶舍、老尹说事小院等经验做法,培育更多群众身边的调解品牌。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麟游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荣国说。(记者 李静茹 通讯员 李彤)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