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多举措化解老旧小区不动产权“登记难”问题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31 08:59
“有了证,房子的归属明明白白,我们往后住得也更安心、更踏实。”10月29日,不久前领到不动产权证的周至县群众周良彬说。
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小区不动产权“登记难”问题,成为不少群众的“心头病”。
2018年,周至县开始解决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县纪委监委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强化民生领域专项监督,督促县自然资源系统集中力量展开排查,确定涉及“登记难”问题的老旧小区共114个。周至县将这些老旧小区进行分类,逐批化解“登记难”问题。
在2024年启动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化解不动产权“登记难”问题成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开展集中整治,就要敢啃“硬骨头”。2025年4月以来,针对形成原因复杂、不动产权登记难度大的38个老旧小区,周至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扛起责任,化解“登记难”问题。
深入摸排后,周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理出登记资料缺失、建设单位灭失或不配合、老旧小区未办理房屋首次登记等问题。
这些问题成因复杂、政策性强,涉及多个部门,工作环节多,攻坚难度大,容易出现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的情况。周至县纪委监委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交流,推动各部门合力解决问题。
“无论问题出在哪里,不能让群众为历史遗留问题买单。”周至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组长苏靖说,“‘登记难’问题只靠群众的力量没法解决,必须多部门联合发力。因此,我们严格履行监督责任,督促各部门放下顾虑、主动作为,扛起化解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担子。”
既兼顾历史和相关政策,又充分考虑实际,周至县按照“一事一议”方式,专题研究解决“登记难”问题,明确了解决路径、负责人、完成时限等,进行验收销号管理。
“我们分类施策、逐个化解。比如,针对年代久远购房原始资料丢失的情况,若购房时未签订购房合同(协议)或资料已丢失,需与建设单位补签购房合同(协议);无交款票据或交款票据不完整的,由建设单位出具房款已缴清证明。”周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田艳妮介绍。
群众利益无小事。周至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联动模式,深入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职能部门、老旧小区开展监督检查,查看办证流程,走访群众,全程跟进监督,压实职能部门责任。
周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断优化办证服务流程,联合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成立服务小组,为无法亲自到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工作模式,实现“一件事一次办”,避免群众“多头跑、重复跑”;通过延时服务、开辟绿色通道、证书邮寄和设立企业专窗等举措,提供更暖心高效的登记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周至县已将今年攻坚的38个老旧小区的不动产权登记问题全部解决,惠及居民1800户。近年来,全县共解决100个老旧小区7800余户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对剩余的14个老旧小区,相关职能部门正在按计划持续推进“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记者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