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的“首笔”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 2025-10-14 15:04

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近期出了个“首笔”。它是今年以来,陕西中行首家开立社保类账户的分支机构。社保业务关系民生冷暖,社保类账户作为金融服务的载体,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银行激烈角逐的业务领域。但是,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成立不足2年,和深耕当地数十年的同业相比,可以说是立足未稳。那么,这个“首笔”是如何达成的?

“首笔”从何而来

2023年成立之初,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就定期前往当地相关部门拜访,介绍中国银行业务优势与产品特色,表达合作意愿。该项工作虽然短期内见不到成效,但是他们一直坚持至今。

同时,该行在其他领域不断发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支持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居民消费,以实际行动展现服务能力和专业本领。随着时间流逝,量变逐渐引起质变,当地对于中国银行金融服务的认可度持续提升,直至迎来重要机遇。

2025年6月,由于政策调整,县城需要将部分社保类账户开立至国有银行。捕捉到这一信息后,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随即上门联系当地政府部门,表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民生领域的合作意愿。经过不懈争取,相关账户最终落地中国银行。以此为起点,中国银行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当地社保惠民工作中,围绕社保业务延伸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成功落地只在那一天、那一时,但背后,是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长久的坚守与努力,以及金融为民、心系民生的初心。

当问及成功经验时,县行负责人陈拓告诉我们:“没什么特别的诀窍,就是落实好上级安排,就是下苦功夫。”他反复强调,没有“高大上”可言,也没有什么可“渲染”的经历,大家就是实实在在做业务,最终做成了。

就是下苦功夫

然而,这2年中他们取得的成绩不仅于此。

他们创新无抵押、无担保业务模式,为某民营企业投放普惠金融贷款1000万元,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升级设备;结合当地旅游古镇产业特色,为商户提供低利率、纯信用的“古镇贷”,服务文旅产业发展;通过“农担快贷”,在农忙时节给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周转,支持“三农”;携手当地就业服务中心,开办“创业担保贷”,降低创业融资的门槛与成本……

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只有6、7名员工。他们是如何将这么多事情逐一落地的呢?

答案很简单,还是“下苦功夫”。

就拿“古镇贷”来说,这个古镇是当地的重点文旅项目,很多商户在生产经营中都有融资需求。虽然景区距离该行60公里,每次往返都要花费近2个小时,陈拓和同事们还是坚持一次次上门了解业务需求,他们去民宿、去饭馆、去商超,拜访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将金融活水实实在在地输送到经济的“毛细血管”内。

古镇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客户相对集中,相比之下,该县域共有18个乡镇,对于那些潜在的普惠金融客户又该如何服务?

县行的同志们用足迹丈量大地,自机构成立以来,已经把各个乡镇全部跑一遍,把中国银行优质服务的美誉传播到县域四方,以行动践行金融为民。期间,他们吃了不少苦,路途奔波,免不了严寒酷暑、风吹日晒,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

今年以来,该机构普惠金融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古镇贷”业务稳步增长,打造了文旅场景普惠服务新范本,投放金额逾800万元;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近7000万元,较年初新增逾2000万元,增长率46%。员工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即使是入职不久的同事也可以独当一面,顺利完成普惠贷款业务流程。这是大家日复一日、辛勤付出换来的成果。

“首笔”背后的答案

所以,为什么是这家县行拿下了“首笔”?

因为中国银行山阳县支行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务实的行动之中。回顾他们的作为,不难收获这样的认识:

没有惊天动地,唯有脚踏实地。虽然他们做出的种种业绩未必算得上突破性的进展,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们汗水的价值。陈拓和同事们充分证明,实干是唯一的捷径,踏实是最好的策略。他们不光“说”,更在“做”,直至“做完”、“做好”,平凡的工作,愈加彰显了他们的实干担当。

没有时来运转,唯有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换来成绩。“首笔”的突破决不能视作运气使然,当我们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实现目标,何时达成就只是时间问题。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东风”,有的人则在全身心投入,积蓄力量、厚积薄发,通过坚持不懈努力,见证一步一个脚印的登顶之路。

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实干苦干。日晒雨淋、东奔西跑,他们的工作远称不上光鲜亮丽,但正是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状态,他们将既定的工作路线,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下去。扎扎实实钻研业务,勤勤恳恳服务客户,实实在在干事创业,县行同事们把金融为民的答卷写在了三秦大地上。

我们因为“首笔”关注到了陈拓和他的同事们,“首笔”的荣光不是人人可享,但踏实肯干的精神却是人人可学,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更多“首笔”必将接踵而至,而我们的事业也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