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创“芯” 引领西安都市现代农业升级
来源:西安晚报 2025-05-14 08:44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方阵,种业振兴对西安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尤为重要。
5月13日,在深度调研、座谈协商、分析论证之后,市政协召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专题协商座谈会。市级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
研发驱动
推动种业创“芯”升级
“研发”“创新”,是这场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农业企业讨论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种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种业企业的创新活力,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支持、鼓励和促进我市科研育种工作,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升种业创新攻关能力。
“西安种业发展,需要在种质资源、先进技术和重大品种培育、人才培养、企业培优等方面持续发力。”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研究员丁明建议,聚焦“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重点扶持本土龙头企业,推动其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区域性中小种企资源,打造涵盖小麦、番茄、猕猴桃等特色作物的全产业链集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联动机制,针对种业研发周期长的问题,通过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先支持企业建设种子加工仓储物流中心。
在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引导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基因编辑育种、生物技术抗病等核心技术,推动番茄抗病品种、节水小麦等差异化产品研发,设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侵权黑名单制度,保护企业核心品种权益。
此外,丁明还建议,根据各区县农业生产布局,建立特色作物繁育基地,实施基地数字化升级,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对种子纯度、田间病虫害实时预警,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种源保护
夯实种业创“芯”活力
种业侵权不仅侵害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还抢占品种权人的市场份额。种子一旦出现问题,等到收获时节才被发现,农户一季甚至一年的劳动成果都打水漂,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
“立法保护,是走好粮食安全保护的‘第一公里’。”市政协委员、陕西勇智律师事务所主任千亚宏提出,“要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地方立法进程,推动《西安市种业振兴条例》立法工作,结合本地种业发展实际,细化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权保护、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等方面的规定,明确生物技术专利保护规则,为种业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千亚宏建议,司法机关建立种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绿色通道,简化维权流程,缩短维权周期,提高企业维权积极性。强化技术支撑能力,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种业司法鉴定中心,引入基因指纹图谱等先进技术,为种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证据固定和鉴定提供专业支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兼职副主任雷玉山建议,加强植物新品种转化及品种权保护工作,形成政府部门、品种权人、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降低维权成本,不断探索新品种授权保护的有效途径,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
激发种业创“芯”动力
一粒良种凝结着育种者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智慧与心血,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育种人才是讨论的热点。
“种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要搭建高端平台,构建人才引育长效机制。深化国内外科研合作,依托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建立校企联动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种业人才培训基地,完善科研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激励机制。”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兼职副主任许永强建议。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报告建议,构建“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从规划引领、种源保护、创新驱动、强企强链、开放合作、政策保障等六个方面,系统谋划我市种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力打造西北种业创新高地和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参加会议的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大家的建议予以高度评价,表示将加强与专家、委员、企业的沟通,充分吸收借鉴他们提出的好思路、好建议,不断优化完善种业振兴行动,为粮食安全和“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闫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