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粮食住进“智慧仓”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1-22 08:55
一粒米,千滴汗。2024年,我省粮食总产1352.29万吨、单产297.35公斤每亩,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产得好,还要储得好。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广智慧化储粮收粮技术,多措并举推进节粮减损,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储备根基。
1月6日,位于渭南高新区的渭南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里,几名保管员在日常抽检粮仓,重点排查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隐患。
这些粮仓虽然看着不起眼,却藏着不少绿色科技。
工作人员介绍,每个粮仓有4层、336个点位,每个点位都放置着电子测温传感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实时监测粮堆和粮仓内的温度、湿度变化,为日常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以前,我们手动开闭仓房窗户和轴流风机。现在,我们用上了智能化系统,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操作,就可实现远程操控、智能化通风。”渭南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仓储科科长赵利军说,“近年来,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因地制宜改造升级粮食仓储设施,确保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公司安装的40套仓房内环流控温系统可实现仓内温度自动采集、通风自动控制、内环流熏蒸等,有效提升了出库粮食品质。”
渭南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改造提升项目,是我省科学储粮、提升粮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科学规划、细化方案、强化措施,围绕粮食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实际需求,重点实施了粮食绿色仓储改造提升项目。
1月3日,在西安华临储备粮有限公司粮库办公区,两台显示器上同步呈现着40多个监控画面。随着工作人员的操作,整个库区和各粮仓的作业情况尽收眼底。
“粮仓的高清可视探头就是实现远程监控的‘千里眼’。感应器可对仓内温湿度、虫害进行检测和监控,并同步将数据传输到智慧管理平台。”西安华临储备粮有限公司经理李刚说,“储藏粮食对温度、湿度有极高要求。以前储粮管理主要靠人工,费时费力。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支撑,一切变得简单高效。”
智能化仓储、可视化监管……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让我省粮食收储管理搭上“数智化快车”,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让粮食在库里储存得更安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优质粮食工程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不断探索、实践应用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新技术新方法。韩城市粮油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在粮仓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减少光照,减缓仓温和粮温上升;渭南市华州区中心粮食储备库新粮入库使用惰性粉,有效控制害虫;陕西神木国家粮食储备库省级储备仓房均进行隔热保温升级,提高仓房隔热性能;陕西粮农杨凌储备库有限公司向密闭粮堆内充入氮气,抑制粮食呼吸,同时开展内环流空调控温仓改造提升,降低粮食损耗。一个个粮仓通过绿色科技实现了“强筋健骨”,陕西粮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记者 吴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