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守护创新的“四则运算”——西安中院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西部法制报 2023-11-08 17:17

11月3日至5日,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圆满举办。从光子产业到集成电路,从人工智能到基因技术,这场铭刻着创新创造烙印的盛会,不仅展示了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3年来取得的成效,还向世人传递着西安高质量建设国家“双中心”的坚定决心。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西安市输出技术成交额达2881.3亿元,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创新立市、产业强市,离不开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增强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古都西安,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正在发生变化——审判质效提升了、诉讼成本减少了,保护范围扩大了、争议纠纷解除了。西安中院以务实举措让群众和企业享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司法获得感。“我们将扎实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以开放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进取的精神,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说。

精做加法 提升司法质效

今年5月,渭南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一起关于专利权的投诉。投诉人邵某称,刘某制造销售的大棚收卷机侵犯了自己的发明专利。

受理案件后,渭南市市场监管局一方面到刘某经营的农具生产厂调查取证,一方面与具有案件管辖权的西安中院协调对接。承办这起案件的是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杨婷。她与团队研判后认为,这起案件的“最优解”不是诉讼,而是行政调解。

“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可又对协议执行心里没底。专利权人和企业都希望为行政调解盖上‘法律的印章’。”杨婷说。在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支持下,西安中院在双方达成行政调解协议后,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为协议履行提供了司法保障。

这起案件是全省首例经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行政调解+司法确认”不仅保障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快捷性,还实现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

如何让工作质效实现“1+1>2”?西安中院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模式。在院党组的部署下,知识产权法庭在高质量审理案件的同时,积极寻找结案“最优解”,以精细的工作新模式和精准的审判新机制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出新方案。2018年至2022年,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结案件12094件,法官人均年结案346件,司法质效实现全面提升。

善做减法 降低诉讼成本

法官李沫雨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化身“导师”,组织起了现场实验。

西安某公司是一套停车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的权利人。他们认为,同城的一家商业停车场使用的系统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取证后,这家公司将疑似侵权管理系统的生产方和使用方告上了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

庭审现场,原被告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眼看着案件进入相持阶段,李沫雨和团队决定邀请技术专家现场实验,以实证化解实质性争议。“开庭会增加原被告的诉讼成本,我们有责任为当事人着想,为双方减轻诉累。” 李沫雨说。

通过现场实验和实物比对,发明专利的技术点位完整展示了出来。实证结果显示,被告的管理系统与原告的并不相同,原告主张的依据无法证明被告构成侵权。专业的实证让双方心悦诚服,原告当即撤诉。

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西安中院善于从案件基本诉求出发,因案施策,既节省了案件审理的时间成本,还能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我们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案件技术调查官制度。” 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王泉说,“通过提供技术专家意见,让专家介入审判工作,提升了案件事实查明效率,降低了知识产权案件审判难度,减轻了权利人举证负担和诉讼成本。”

细做乘法 拓展保护范围

提起陕西的美酒佳酿,品牌价值达2120.11亿元的西凤酒无疑是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

2020年4月至5月,被告人王某、胡某明知产品系假冒仍然生产、销售,致使2259件假冒西凤酒销至外地,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严重侵害了西凤酒的商标权和美誉度。

西安中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分别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最终,西安中院在对两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罚金、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支持了检察机关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两名被告人承担三倍惩罚性赔偿金,并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这起案件是我省首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标志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由点状保护拓宽至点面结合的立体保护,释放出由制裁性保护到面向全体潜在受害者恢复性保护的“乘数效应”。今年,该案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列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年度典型案例。

拓展保护范围,在一案一判中做实法治护航创新驱动这篇“大文章”。西安中院正在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格局,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勤做除法 化解争议纠纷

在西安,遇到国际商事争端该咋办?西安中院的答案是:“融解决”。

2021年,一家外国软件公司因陕西某企业侵犯其著作权,向西安中院提起诉讼。固定侵权证据、梳理案情事由、查明外国法律……随着案件审理工作有序开展,法官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实质化解争议纠纷。“国际商事争端有诉讼、仲裁和调解三种主要解决途径,‘融解决’就是融合多种途径解决争议纠纷。”西安中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郝杰说。

征得双方同意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资深仲裁员、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调解员、国际法与比较法领域知名专家单文华成为该案的特邀调解员。

析得失、陈利害,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在破解争议纠纷的除法运算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最终,原被告不仅达成了和解,还签订了合作协议,调解方案达到了让双方满意的效果。

解除国际商事争端适用“融解决”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则采用多元解纷机制。西安中院持续深化诉源治理,推动诉讼与仲裁、调解衔接,强化协同治理。该院先后与多个部门、机构签订协议,建立起“诉讼-仲裁-调解”有效衔接争议解决机制,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衔接机制,让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审理全过程,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