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黄陵:“两包两带”促振兴

来源:陕西日报 2022-12-12 16:46

记者 陈宏江 通讯员 寇银萍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11月22日,黄陵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深入该局包联村——隆坊镇鲁村,围绕“激活文化活力,赋能乡村振兴”主题,与村民一同探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方式、新机制。

党员县级领导包联片区、部门单位包联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黄陵县建立并推行“两包两带”机制,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各类人才凝聚起来、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等方式,带动村庄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生态宜居、深化改革、移风易俗等方面整体提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探索‘五美庭院’创建模式,组建特色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谈及桥山街道秦家塬村乡村振兴工作时,该村乡村振兴“特派专员”、黄陵县妇联主席刘珊说。

刘珊是黄陵县105个乡村振兴“特派专员”之一。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强弱搭配”原则,黄陵县将全县105个村划分为24个片区,每个片区3至5个村,由党员县级领导包联片区党组织,全面负责该片区乡村振兴工作;安排105个县直部门单位包联105个村,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具体负责该村乡村振兴工作。

在“两带”方面,黄陵县明确由片区内优势明显、资源优越、基础较好的示范强村带动发展相对滞后的中等村和弱村,最终实现抱团发展。同时,鼓励引导村“两委”成员、党员和产业、技术、营销、经商、劳务“五类大户”带动一般农户、脱贫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在桥山街道刘家川村,黄陵县乡村振兴责任规划师吴传道做起“乡村医生”,对刘家川村村史村貌、道路建设和产业发展进行“把脉问诊”。

除了聘请县级乡村振兴责任规划师,黄陵县还为6个镇(街道)配备了镇级乡村振兴规划师,这些规划师扎根基层、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绘制蓝图。

“我们将充分发挥各村生态、文化和产业资源优势,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典型引领、串点连线带面,助力乡村从‘一村美’向‘村村美’扩展。” 黄陵县镇级乡村振兴规划师郑姗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黄陵县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乡村振兴顾问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任强军为县委中心组成员、相关县直部门单位负责人、包村科级干部以及镇、村干部等群体授课。

“培训会结合乡村建设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中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引导、资金争取、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帮助我们基层干部开阔了眼界,明晰了工作推进目标和方向。”店头镇建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阳说。

参加培训会后,店头镇党委书记刘晓斌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他说:“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今后我们将系统推进集体资源资产整理、土地盘活、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大乡村规划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群众就业,以高品质的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发展。”

如今,在黄陵县的广阔乡村,“两包两带”机制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有效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