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专家谈丨张燕:勇担时代使命,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高地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4-30 14:27

38616d871e34fe5ad97a8fbb5c7e885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在丝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7个中国文化中心,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已达310家,成为推动民间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已经与57个沿线国家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与15个国家达成19份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201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5亿人次,相当于美国人口半数的中国游客在世界游走,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达3054万人次。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对接最早,走得最远,最见效益的领域。

以陕西为龙头 带动文化旅游发展

丝绸之路历朝历代的复通,都与我国民族复兴、国力强盛的趋势休戚相关。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印证着丝路上开拓者的遗迹,代表了黄河流域典型的历史文化特征,兼具传统性与时代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安凭借“丝绸之路新起点”这一优质文化品牌,可以进一步增强陕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区域竞争力,从而开展并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在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交流与合作。陕西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高地就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陕西要建设好祖国的西大门,担起丝绸之路新起点的龙头重任。

陕西应该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联合西北五省和中亚各国,创新发展跨国际性的文化旅游合作,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把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品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形成丝路产品和联合营销的良性互动。

利用热点旅游城市在区域旅游经济带建设中的“增长极”作用,向其周边扩散,起到辐射和聚集的效应,从而推进丝绸之路全线旅游的整体发展。

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协调机制,共同做好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产品的深化开发,并制定优惠政策,为沿线城市旅行社互设分支机构、互相介绍客源等提供优惠条件。

突破行政管理障碍,创新旅游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变目前丝绸之路旅游区浅层次产品的竞争状态,提升文化内涵,全方位的加强区域互动无障碍合作,进而向国际丝绸之路延伸。陕西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规划必须与国家规划衔接,推出丝绸之路西安起点段的自然景观、文化名城、黄河文化、黄炎文化、周秦汉唐文化、彩陶文化、城墙文化、简牍文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博物馆体系,展示大西北风光、西周遗风、先秦遗韵、两汉胜景、魏晋风骨、盛唐气象、明清城墙、现代文明,打造陕西西安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品牌。

由于丝绸之路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保存的古代中国、中亚和西方的遗迹集中且呈珠状分布,可以建立以“丝绸之路”为主干线的旅游带,并以此为格局,开发旅游支线,逐步培育并发展旅游网络。形成以丝绸之路为轴线,借助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优势,以陕西为中心的放射状丝绸之路旅游新格局。

深入研究人们的旅游和购物心理,开发具有浓郁地域、景区特色和人文特点的旅游商品。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旅游商品研制生产展销基地、环古城墙旅游购物街区、西部旅游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使陕西成为区域和国际性的旅游商品生产流通中心。

加强区域合作 共塑西北旅游形象

西北旅游协作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实质性合作的内容并不多。从目前国内外旅游业来看,首先对西北旅游进行重新整合、重新规划和研究,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和行业部门界限、通力合作,共同把西北开发建设成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区。

其次,西北旅游区需要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要增强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建设项目应包括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至敦煌柳园、榆林至银川的一批西部铁路、公路旅游通道,使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的南北两线相连,形成丝绸之路的环型旅游圈;开通建设黄河中上游水上旅游通道,使黄河成为真正的旅游黄金水道。

最后,要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大丝路,共塑西北旅游形象。在协作思路上,以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西部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陇海、兰新铁路及兰青―青藏铁路为主轴,重点加快陕西的秦始皇陵、华山及太白山,宁夏的大漠黄河、西夏文化及回乡风情,甘肃的河西走廊、天水及甘南地区,青海的塔尔寺、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吐鲁番、喀什、伊犁及喀纳斯湖等的建设和宣传推介,架构丝绸之路南、中、北三线齐头并进、相互连通的大丝路格局,构建距离长、辐射面广、形象突出、吸引力强的黄金旅游带。经过多年的联合促销和推介,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已成为一条比较成熟的旅游线路,在此基础上,五省区合作向国际、国内市场推出丝绸之路,并确定其跨区域长线新产品和邻省区中短线丝路新产品。

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消费的浅化,娱乐的泛化,精神的躁化,都是错误的。新时代更需要社会责任、需要精神、需要信仰、需要从历史遗存中感染开拓者的精神,在文化里传承民族的精神。

(作者系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