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区入选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延安市安塞区融媒体中心 2023-11-02 11:14

ce27b086e3b79276728b6d85e3c4a0f0.png

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10月27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以“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主题。会上,生态环境部授牌命名了全国53个地区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延安市安塞区名列其中,是延安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高位谋划推动 锚定创建蓝图

近年来,安塞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大局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依托全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类型,立足“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落实、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955372477d8b9e8f02ed3f72440e43fb.png

厚植生态底色 谱写绿色篇章

围绕加快建设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色发展“底色”更亮。全面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扎实开展散煤、机动车、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专项攻坚,实现大气污染全领域监管、全过程治理、全方位防控,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排放。认真落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2022年,退耕还林还草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9.61万亩,飞播造林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二十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0.98%,区域内入河泥沙显著下降,扬沙天气明显减少,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9.9%,连续荣获“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县区”称号。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延河综合治理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把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与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结合起来,依托河长办、监测站等对水环境进行“望闻问切”,及时把脉。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全区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Ⅲ类水以上,有效地保护了河道生态环境,实现了一河净水送延安目标。

e82f9626c598754f23134bb38ee3024e.png

产业融合发展 拓宽致富路径

生态+农业”方面,安塞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在政策大力倾斜保障下,安塞区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全力推动苹果、蔬菜、畜牧和杂粮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被评为“全省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励县区”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生态+旅游”方面,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以创建国家4A、5A级景区为目标,整合区域优势文化旅游资源,配套建设标准的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导视系统等基础设施,打造“大南沟”特色休闲旅游度假乡村,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

“生态+文化”方面,安塞区立足“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优势资源,聚力就业增收,持续开展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曲艺等民间文化艺术培训,让更多人背上腰鼓、拿起剪刀、握住画笔、唱响民歌、弹亮三弦,成为特色就业的主力军,让“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ee11ae023c94a840756581907729a451.png

下一步,延安市安塞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造一批具有安塞优势特色的生态产业集群,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化和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办法,以美丽安塞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