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

乡村治理“金钥匙” 打开群众“幸福门”

来源:陕西日报 2022-04-25 09:57

“现在村里都实行‘四议两公开’,但凡有项目资金支出或重大事情,村民都要参与决策。”礼泉县昭陵镇肖东村村民袁西锋说。

在昭陵镇,许多农户的院墙上都有一幅宣传画:“农村问题”是一把锁,锁鼻上挂着六把金钥匙,分别代表“四议两公开”的每一道步骤。“六把钥匙开一把锁”,已成为村里议事办事的“铁章程”。

“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架起了肖东村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走进肖东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屋焕然一新。5年前,肖东村可不是这个样。当时村里问题众多,新农村规划箭在弦上,群众却对拆迁有不小的抵触。“不动老宅基地,是为群众着想;动老宅基地,也是为群众着想。”众口难调怎么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各方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通过“四议”,当年的一场场商议和审议,让“是不是要规划”变为了“如何规划”。在政府、村民、建筑团队多轮互动后,规划和建设方案有了雏形。村民对此报之以超乎想象的热情,7天内肖东村旧宅基地交还集体15座、迁坟12座。

“有事多商量”看似简单,但背后不仅有为民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有“有事会商量”为支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让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

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同样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近年来,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负担重、打牌赌博屡禁不止等陈规陋习,各地探索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减轻了群众负担,推进了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向善转变,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谁家有红白事,都愿意交给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去办,吃啥饭、用啥烟酒、几天办完都由理事会按村里规矩办,省钱省心又省事!”宝鸡市凤县红花铺镇草凉驿村村民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赞不绝口。

早些年,草凉驿村村民常常为人情烦恼,婚礼大操大办,葬礼攀比成风,家家户户不堪重负。2018年,草凉驿村根据上级倡议,成立红白理事会,由老党员、退休教师、乡贤等人牵头,帮助村民张罗红白事宜。随后,村里又建了移风易俗馆,为村民免费提供办理红白事宜的场所。

不久前,该村村民张宝安就在新落成的移风易俗馆举办了婚礼。婚宴当天,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忙里忙外,还邀请村里的文化志愿者到场表演节目,把婚礼办得热热闹闹。“在这里办喜事,什么事都不用操心,不仅花钱少,而且更热闹!”张宝安十分满意。

在草凉驿村移风易俗馆内,记者看到了该村制定的《红白理事会章程》。《章程》对村民办理红白事宜各种细节作了具体规定:办事用酒不高于每瓶100元,用烟不超过每盒20元……细细看,大到酒席桌数,小到菜品种类,都为村民严格把关,既倡导节约又彰显新风,操作性也很强。

如今,在草凉驿村,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逐渐消失,倡勤俭、反浪费的新风气正在流行。

据了解,我省将认真落实乡村治理十八条措施,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继续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镇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和典型案例;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做法,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激发群众自治的内生动力。(记者 马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