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战略”背后,经开区招商引资如何“聚链成群”?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8-24 14:04

333865bf8968f3ea269117bb1970e1f5.png

随着丝博会的精彩落幕,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再结硕果”。上周,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第六届丝博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经开洲际酒店举办,借着丝博会的“东风”,共有总投资逾736亿元的62个高品质产业项目签约落户经开区。

这些项目涉及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涵盖工业制造、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和产城融合等领域,全面助推经开区“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

5c3878a733ab07e2b15f5ba647da9bb9.jpeg

高屋建瓴,西安经开区“高精尖”“新奇特”产业生机无限

产业兴,城市兴;产业强,城市强。作为西安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近年来,西安经开区集中力量培育“4+4+4”产业体系壮大成势,该体系为:

以陕汽、吉利、隆基、华天、超导等为代表的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4大支柱产业;

以安森智能、塞隆金属、世纪互联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增材制造与再制造、分布式能源与储能、大数据与云计算4大新兴产业;

以朱雀基金、陕西金资、中国重型院、天隆科技、广联达等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与信息服务4大生产性服务业。

这些产业集群,每一个都蕴含着巨大的创富空间,每一个都推动着陕西经济社会“再腾飞”。

2021年,经开区生产总值便突破了千亿关口,成为西安市继高新区之后,第二个生产总值破千亿的开发区。

能取得如此优异的经济成绩,经开区最重要的“压舱石”工业功不可没。2021年,西安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967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先进制造业总产值1733.3亿元,产值占全市近三分之一。这一年,西安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榜单上高居第12位,西安经开区的强势拉动起了极大的作用。

西安经开区极力发展工业,根据今年5月西安市印发的《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未来西安经开区将以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重点,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此,在西安经开区的助推下,陕汽这一西安经开区的汽车行业“老大哥”再次扩大产能,于2021年征地近1000亩,投资50亿元左右,实施扩能改造项目,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智能的年产10万辆重卡制造基地。这仅仅是西安经开区企业扩产的一个缩影。扩产是横向发展,而要打造成国际一流创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纵向的补链、延链行动更是不可或缺。

6a09aa49d5ad8d9095c800af2a393093.jpg

西安经开区针对全区产业基础、特点和优势,研究制定了《经开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工作方案》,坚持“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理念,从6个产业领域确定了商用车产业链、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等11条重点产业链。

对这些“链条”,西安经开区明确了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职责、“链长”联络员和“链长制”工作分工表,打造了以陕汽控股、吉利新能源汽车为“链主”的双龙头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以西部材料、西部超导为“链主”的双龙头产业集群和以隆基乐叶、捷力风能为“链主”的双龙头产业集群。

扩产的扩产,增链的增链,经开区积极推进政企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根据经开区“四新战略”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GDP将突破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规上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汽车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过百亿元企业10家以上。

2021年以上任务进度为:GDP1031.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67亿元,百亿企业达21家。可以说,2025年前任务艰巨,但从今年开始,西安经开区明显更加发力。

在2021年的西安市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上,西安经开区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1510亿元,而在今年,西安经开区的项目增加到了70个,总投资2143.1亿元,从数量到投资资金均大幅增长。而从丝博会数据上看,上一届丝博会上西安经开区签约项目40个,但今年签约项目达62个,增长了50%。

西安经开区正以饱满的热情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从多个角度惠企引企,招商引资,让经开区成为西安的“聚宝盆”。

a396639a127a949575dc87220b37b7d8.jpeg

“量身定做”,西安经开区多层次多方面招商引资

为了吸引企业来陕投资兴业,经开区做出了不少努力。

政策上,今年6月,西安经开区出台《稳经济促发展二十七条政策措施》,明确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除了各十余种补贴,还有发放专向消费券、减免企业房租、降低融资担保费率、缓缴阶段性社保费等给予企业极大帮助的“优惠”。

今年4月,因疫情导致商品滞销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陕西)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桂杰对经开区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经开区多年来不断践行深化企业服务改革,无数次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问题和困难,数十年来经开区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相互信任不断巩固,也愈发坚定了公司在经开区发展的信心。因此,今年公司计划在泾渭新城投资建设扩能项目,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充和发展多种品类,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开区全面贯彻全员招商新理念,围绕“链主企业+配套企业”协同创新需求,以扶持政策为引导,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谋划、策划、规划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工艺工法等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人才引进上,西安经开区以省、市关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体要求为抓手,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硬科技产业发展实际,依托获批西安“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吸纳国内外科技人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能力。2022年,西安经开区内设立2个海智工作站,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高层次人才3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

有了人才与科技,还需要一个转化器,秦创原便是为此而生,它能够让书本上的知识成为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上,西安经开区通过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引领提升工程、高质量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工程、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提升工程、科技企业成长梯队引培提升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程、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工程、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等“九大工程”体系,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聚力秦创原平台建设,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创新型经开区,2021年经开区发布《经开区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明确从科技企业梯队、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支撑、人才集聚培养、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打造秦创原重要承载区,和陕西省先进制造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

ae737aa19408ee0794df56eec29f2f42.jpg

2022年,经开区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00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还设立了经开区秦创原创新基金,新增上市企业3家,纳入上市后备库企业50家;新增秦创原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展示中心20家,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0家(其中创建市级及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4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3家),为经开区科创企业再添薪火。

此外,为确保项目建设落地投产见效,经开区于2021年9月专门出台《推进产业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对拟引进新建、利用工业企业旧厂区转型升级的项目,实施前置评价,把好项目入口关;对已建成投用的项目,建立认定和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常态化认定、运营绩效评价和负面清单管理,把好项目运营关。在此基础明确项目招商、建设、运营、清退或处罚的责任主体,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监督,并依法依规追究违约、违规、负面清单责任。

从支持到扶持,从奖励到补贴,从引导到牵线,从监督到把关,西安经开区将招商引资放在了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为完成目标而向前冲刺,同时,经开区也没有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一直以高标准要求项目发展,这种态度更加让企业与投资者们放心,更能够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今,西安经开区在为建设“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而不懈奋斗,招商引资正是经开区最主要的一步棋,为此,经开区企业“集结号”已然吹响,正待中外企业布局西部,落户经开,政企协作,共同谱写企业与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文/王佳祯)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