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璐歌”杨汶锦:在中国历史中“听涛看雪”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8-09 12:06
“小璐歌”在乾陵录制视频 受访者供图
8月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热浪翻滚,偌大的广场上站着一位中年男人,T恤衫、牛仔裤,汗流浃背地讲述着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位网名叫“小璐歌”的低调博主杨汶锦对他的数百万粉丝说:“中国历史是波澜壮阔的,是可歌可泣的,但中国历史教会我个人的是平淡、自信、从容。”
杨汶锦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牛仔裤和深色T恤衫,说:“我以前在IT公司上班,大家都穿格子衫,但很少‘撞衫’,因为格子衫的颜色搭配、格子密度就像代码的排列组合一样拥有无限种可能。现在基本一直穿身上这套,同款同色,一买一打。”即便在抖音平台录制两年后,“小璐歌”仍然保持着一个中年IT男的形象,冬天则是外加一件“平平无奇的深色外套”。
成为网红大V前,杨汶锦从事了20多年互联网技术管理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程序员,业务涉足OA办公自动化、SNS社交管理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对于这次跨界转型,他认为,纯属偶然。
“我们在南方发展多年,属于技术还不错的,也有一定客户积累。人到中年想着回陕西继续创业,原本锚定的仍是一家技术型企业,也在西三环外的园区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结果,疫情来了。”
疫情让这个刚刚返乡准备二次创业的男人暂时待机了。公司注册,又注销,但生活仍旧继续。“好在有网。”相信这也是疫情封闭期间所有网民的共识,杨汶锦也不例外。平时喜爱历史文化、唐诗宋词的理工男突然有了一个“十分令自己羞怯”的想法——决定试试“中年男人还能不能融入社交平台,并有所收获”。
“显然,这对我来说很难。”他说,小城市长大,理工科背景,多年来严丝合缝的工作模式已经完全融入了性格基因,寡言少语,甚至自认无趣,平时在社交平台上刷到“感谢这位大哥送出的火箭”,厌恶之情溢于言表,“网红?这都什么呀!”
现在,自己居然尝试迈出这一步。起初,他觉得自己的嗓音条件还不错,设想是分享一些诗词心得,和生活中比较美好的事物关联起来,于是用自己宝贝女儿的名字注册了账号,想了想,又加上了“听涛看雪”的后缀。果然,加的四个字后来被网友批评:“爹味十足,一听就不喜欢。”
互联网突然成了一个很陌生的事物,跟杨汶锦过去工作中所熟识的互联网基本不同。“这是完全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是外向的而非内敛的,是双向输出的而非单向完成的。从现实中看,你加入的这一刻,平台就默认你袒露在公众面前,你要摆摊卖艺,吸引流量,当你才华或者运气还不错获得了流量,享受喝彩的同时,也得准备接受海量的批评和嘲讽。”“小璐歌”不太担心批评,但他仍然羞怯。开始做这件事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拉黑了身边所有亲朋好友和过去的同事。他怕熟人看到,“丢人”。等这一切完全释然,是两年后了。
讲诗词的账号坚持更新一年多,积累了140万粉丝,这已经属于流量矩阵中“混出头”的幸运儿。2021年,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憋坏了的”杨汶锦决定“出去转转”,遍布陕西的遗址和历史文化景区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做好功课,在实景随便一录,讲一期荆轲刺秦,收获几十万流量。”
紧接着,2021年7月31日在眉县录制的“战神白起”短视频获得2万点赞,当年9月在乾陵录制的短视频获得9800万流量,“爆表了!”这也让他确定了今后的方向,就是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兴趣,更广泛地讲述历史文化小故事,让更多人有兴趣了解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给自己近一阶段的生计做一个考量。
牵扯商业变现问题的时候,坐拥473万粉丝的网红大V“小璐歌”似乎瞬间又回归那个内敛的普通中年男人杨汶锦。多年从事技术行业让他养成了比较冷静和理性的行为习惯,而对历史的研读很可能给予了他额外的馈赠。杨汶锦对商业合作和其公司的得失,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和处事逻辑。他多次不经意间说道:“该是什么样就什么样。”
“和程序的静默、沉寂不同,社交平台是一片喧嚣。从一种海量信息到另一种海量信息,从一片‘黑暗森林’进入另一片‘黑暗森林’,很多时候也只能做到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认知,其他的,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 杨汶锦说。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