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间世界”感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不凡人生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7-25 12:47
观众在展览现场拍照留念
展览现场
她是农民,凭借一把大剪刀,剪出了极具乡土特色的剪纸,那纸上的人物与蛇虫、花草与树木,纯净利落,色彩饱满,让人惊叹;她是大师,作为旬邑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留下大量色彩斑斓、影响深远的剪纸艺术作品。
7月22日,“花间世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库淑兰作品研究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也是“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展览展出库淑兰剪纸藏品近百幅,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动静结合
揭开库淑兰的“创作密码”
库淑兰(1920--2004),陕西咸阳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岁开始随母亲学剪纸、作画。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她的剪纸曾在国内及诸多海外国家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彩贴剪纸风”。库淑兰和她的剪纸以能够跨越地域文化壁垒的视觉感染力,多年来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分文献、馆藏作品和特邀征集作品三个大板块。其中,文献板块展出库淑兰使用的剪刀、剪纸时所吟唱的歌谣、库淑兰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研究书籍,以及她的发现者、研究者文为群的手稿等,该板块还制作了库淑兰剪纸作品的创作步骤示例以及构图元素示例,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剪纸作品当中的创作程序和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在馆藏作品板块,93件库淑兰剪纸作品被归纳为“人间草木”“乡土烂漫”“日月神话”“剪花娘子”四个小节。从最原始的自然题材、民间题材到神话题材,最后进入库淑兰特有的“剪花娘子”题材,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引导观众走进库淑兰传奇的创作生涯。特邀征集板块共展出从全国征集的装置、油画、海报、动画等现代作品二十余件,现场同时搭配了多个沉浸式、互动式的大型装置,以增强观众对于库淑兰作品当中的色彩、构图和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与常规的静态展览不同,此次研究展同时举行了同题学界研讨会、美育公教活动和“美谈”分享活动。“美谈”分享活动以“剪花娘子的诞生”为题,旬邑县文化馆原副馆长文为群、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程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阳、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为观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谈分享,揭开了库淑兰的“创作密码”。
小小剪纸
折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长期关注陕西民间美术及其研究,建馆后,馆内工作人员就曾于2003年拜访了库淑兰,此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逐步深入进行收藏、展览工作。”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表示,此次展览通过特别的布展方式,形成了一次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同时空对话。他期待,能从作品本身、视觉呈现、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拓宽观众对民间艺术的认知,让更多人走进库淑兰的“花间世界”。
对于学界和许多关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人来说,库淑兰作品的独特价值不止于“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的色彩和构图,还有纯粹的民间传统文化基因,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坚韧、专注等个人性格特质。她经常边剪边唱,所唱的歌谣便是剪纸画面的内容,其中不但蕴含着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还有诸多库淑兰自我的精神、情感表达。库淑兰在晚年创作出了“剪花娘子”这个中国民间艺术的经典形象,在作品中加入了明显的自我精神世界的表现,这是中国民间艺术之林里极为罕见的现象。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认为,“花间世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库淑兰作品研究展”的意义,绝非展览本身。他表示,库淑兰剪纸艺术带动了陕西民间艺术的不断发展,让世人开始注意到这片地域上民间艺术的作品之多,影响之大,种类之丰富,“中华民族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民间文化更如一座宝库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发展和研究。探索美,探索美的元素,探索美的发扬,探索美的追求——不管是今天的中青年艺术家,还是新一代的青少年,都应从中有所汲取,有所感悟。民族文化之美,在众人的努力下,会代代相传。”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实习生袁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