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7-14 10:51

近日,本报刊发《历经百年风雨,长安区这些古城门楼依然挺立》一稿后,新华社客户端、新浪网等新媒体纷纷转载,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7月11日,在长安区委常委会上,区委主要负责人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的科学理念,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用起来。

长安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明新说:“长安古城楼是长安乡村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见证‘留住乡愁’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如今古城楼在长安已所剩不多,这篇文章无疑会对长安古城楼起到很好的宣传和保护作用,同时也为长安留存下了一笔宝贵的地方史志资料。”

长安区文物局文物科科长陶弘历说,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作为文物管理部门,我们将通过对传统古村落古遗迹的保护发掘,让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让村民和古遗迹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长安区子午街道南豆角村党支部书记李徐宁说,我们村地处子午古道,不仅有两个古城门楼,还有千年侧柏、石头爷等更多古老遗存。下一步,我们将保护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发展民宿旅游业,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休闲旅游,不断挖掘村落文化,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据悉,近年来,长安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文物保护传承力度,做好文化传承创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长安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截至目前,长安区已先后完成兴教寺塔、二龙塔、天池寺塔、长安圣寿寺塔、南豆角村城门楼保护维修工作。今年又启动了对温国寺大殿保护维修、兴教寺塔安防提升改造等工作。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高乐 实习生郗婕妤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