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少陵塬上的西汉文明 听张安世家族墓地的考古故事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7-12 16:41

萦绕古长安的“八水”切割深厚的黄土,造就了关中边缘高陡、顶部平旷的巨大高地——塬。西安之塬,从不缺诗意的名号,洪渎塬、白鹿塬、龙首塬、少陵塬……塬上也名副其实地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迹,埋藏着古长安数不尽的历史故事。西安航天基地,便处于城南少陵樊川之上。

凤栖塬又称栖凤塬,属少陵塬的一部分。位于其上的张安世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是考古发掘的较完整的汉列侯级家族墓,更因为其家族传世八代、相国百年的传奇。现在,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了解这里的考古发现吧。

张安世家族墓地迄今已出土珍贵文物2000余件

张安世家族墓地,位于陕西西安城南凤栖塬,南是航天中路,北为飞天路,东是雁塔南路,西为神舟二路,此墓地是张安世死后汉宣帝御赐,所以与位于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内的其父张汤墓相去比较远,没按昭穆(宗法制度对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排列。

据考古人员介绍,墓地核心区域为一形状近长方形的墓园,墓园以四面的壕沟为界,墓园中部有一甲字形大墓,大墓东西两侧分布有从葬坑,墓园东南部有另一中型甲字形墓葬,东部有祠堂建筑基址。墓园之外的东、西、北侧有10余座规模不一的袱葬墓(袱葬即合葬),面积约61平方米,墓地核心即为张安世墓园,迄今已出土珍贵文物2000余件,其墓园有完整的陪葬系统、祭祀系统,具有重大学术意义与历史价值。

张安世家族墓地是杜陵的陪葬墓,御赐于此。从张安世家族墓地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张安世家族墓地,其世系分布相对集中且向东南扩展,主葬周围有壕沟,其中居中的M8为张安世墓,规模最大;其东南M25为张安世夫人墓,再往东北就是祠堂,M1位于其北,专家推测是其次子张延寿夫人墓,也是本墓区迄今唯一未被盗掘的。

大型“甲”字形墓葬及其从葬坑

结合调查情况考察,张安世墓坐南朝北,墓室在南,墓道居北。墓道为长斜坡式,在墓道南端背靠墓室,建有用土夯成的墓墙。墓室大多为长方形土坑,四周都分布有耳室,放置随葬品。葬具可能为一椁一棺,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北脚南。其夫人墓在他东南,结构相似且方向一致。由此可推断这可能就是汉代的夫妻同茔不同穴合葬墓。因遭火灾,具体结构布局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周围的墓葬还未全部发掘,形制待考,但墓葬方向也都朝着张安世墓,如众星捧月一般。

据考古人员介绍,张安世家族墓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大型“甲”字形墓葬,现已确定墓主为张安世,编号M8,中型“甲”字形墓葬,据专家推测为墓主夫人墓。在墓园中部的大型“甲”字大墓的周围,考古专家在东、西两侧各发现3座大小不一的从葬坑。

M8大墓总长有60多米,而其中的墓室部分长35米,宽24.5米,距离地面有15米。考古专家说,只有王侯级别的人员才可能具有如此“甲”字大墓。而在墓室东、南、西三个壁面,均有“之”字状的台阶,考古专家推测可能为修复时往上运土的道路。

在M8的周围分布的6座大小不一的从葬坑,最长的有38米,最短的有6米,在距离M8不远处的东南方向就是墓主夫人墓中型“甲”字形墓葬。

考古人员在张安世墓葬及其周围的从葬坑,发掘出大量彩绘陶俑及高等级御赐彩绘车辆等重要文物。比如,在墓道中部的前箱出土了实用的“驷马一车”两驾,极其珍贵。

据考古专家史全平介绍,“驷马一车”是当时真的车马陪葬,两千年后,马匹只剩下白骨,车早已腐朽,幸运的是车马遗迹十分完整,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华丽。“车的豪华装饰、漆皮、华盖、青铜构件等物件,都具有帝王身份。”史全平推测,该“驷马一车”应该为皇帝御赐。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康乔娜 西安航天基地 供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