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阿莹军工题材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召开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6-19 16:07
陕西作家阿莹军工题材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召开
西部网讯(记者 兰逊鸽)6月19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创联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以及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阿莹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在西安、北京等地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办。研讨会上,各专家学者围绕小说《长安》的剧情、题材、创作意义等内容发表自身观点。
小说《长安》是陕西作家阿莹集聚了20多年军工厂生活体验和管理经验所创作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194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这部铸魂立传式的著作,表现了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人,用热血和生命投身军工事业发展的艰辛,它书写了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作品名称中的“长安”,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与祝福。
阿莹长篇小说《长安》
陕西作协党组成员、主席贾平凹指出,《长安》的成功源于作者的生活积累、专业积累与艺术积累。
陕西有着浓厚的文学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文学陕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名家辈出、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长安》的作者阿莹就是文学陕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涉猎小说、话剧、散文、秦腔等诸多领域,不断拓展写作边界,创作出具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为特点的陕西文学作品。
阿莹表示,陕西乡土文学发达,但代表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题材方向在文学领域存在空白。因此,把军工人呈现到文学舞台,讲述军工人的生活态度、生活经历,也是他创作《长安》的初衷。
军工题材长篇小说《长安》的作者阿莹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小说《长安》相较于过去工业题材作品的独特性,体现在作家的“社会学的视野”。“现代工厂完全是在空白中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工厂的建立,而是一整套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方式的探索与建设。”他指出,《长安》是现代历程中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旁证,展现了工业人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组织、如何生活、如何行动。
此外,肖云儒、潘凯雄等评论家提到,《长安》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关联,不回避历史,体现出时代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影响,具有时代气息。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介绍,该书从2021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好评和读者的普遍关注,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