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10口7人确诊肠癌引关注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5-30 17:38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主要负责吸收营养、排出人体代谢废物与毒素。随着结直肠癌的高发,专家表示,定期检查,对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关键。
误将结直肠癌当“痔疮”治
29日,一家10口7人确诊肠癌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坦言一旦有亲属患癌,格外担心自己也会“中招”。还有网友表示亲属曾误将肠癌误认为痔疮,错过最佳治疗期。
肠道是人体中负责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外科宋永春教授介绍,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家工厂,肠道就是工厂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各种食物在这里被分解、吸收,剩下的残渣也从这里被排出体外。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得更丰富、更精细、更有营养了,可是消化道恶性疾病却越来越多了。
据统计,肺癌的发病率仍然高居榜首,胃癌紧接其后,排在男性第三位的就是结直肠癌。而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耽误了治疗。 此外,高发病率也与环境因素、情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研究中,还发现结直肠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门诊中,我曾接诊一名23岁的大学生,因为长期的生活不规律,经常深夜喝酒撸串,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后来出现便血的情况,以为是痔疮,加之年轻,放松了警惕,最终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很重要
结直肠癌是遗传性比较强的高发癌症。若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一级亲属)有肠癌史,则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风险的2.07倍。
“其实结直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宋永春称,预防结直肠癌首先是坚持科学查体,早发现早治疗,跟其他肿瘤相比,大肠癌可防可治,早期发现90%可以治愈,不要等到有不舒服才去医院。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喜欢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长期便秘便血的人群,患肠道疾病的人群,长期精神抑郁、长期熬夜的人群都属于肠道肿瘤高发人群。建议40岁以上男性,45岁以上女性每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目前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筛查手段:便隐血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肠镜检查。“筛查方式从便隐血检测初筛、到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的精筛,以及最后的肠镜的临床确诊和微创切除病灶,就像一个‘筛查漏斗’,其目的就是更精准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40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发现痔疮症状发生进行性变化,如出血、疼痛、大便困难、大便变细,也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宋永春强调,日常中,尤其出现便血的情况,切莫想当然认为是痔疮。因为结直肠癌早期症状没有疼痛感,很多人出现便血情况后易将其误认为患了痔疮,放松警惕,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正确保养肠道
“肿瘤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疾病。”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科主任王进海指出,90%以上的肿瘤患者是由于后天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不良,及情绪管理不好等原因而致病。结直肠癌的发病确实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常年进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和过量饮酒,爱吃红肉和加工肉,都可增加患病风险。夜晚胃肠道也需要休息,熬夜会引起自身调节紊乱,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出现不适切莫自行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释放负面情绪也十分重要。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