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麦田旁授技艺 邀请同台演出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惠敏莉放下身段培养秦腔“好苗子”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5-26 11:31

“这个小姑娘很灵秀、可爱,扮相俊美,戏唱得也入木三分,是个不错的好苗子。” 5月24日晚,在鄠邑区第四届关中忙罢节西安易俗社专场晚会现场,西安易俗社社长、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惠敏莉看到鄠邑区北街小学三年级学生谷彦昕后,不仅在麦田旁现场传技艺,还邀请她一起上台演出。

24日晚,鄠邑区麦田剧场又传出脍炙人口的秦腔声,伴随着麦浪在秦岭脚下回荡。来自西安易俗社的戏曲艺术家们,精彩的好戏连台高潮不断,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演出现场,精心装扮的9岁女孩谷彦昕也迎来一场特殊的偶遇。惠敏莉刚进入麦田剧场不久就看到了谷彦昕并主动上前与小姑娘交流了起来。尽管是首次谋面,惠敏莉还是主动在麦田旁给小姑娘传授秦腔技艺。在赞叹小姑娘演技后,她当即邀请小姑娘一起上台表演。

“非常感谢鄠邑区委区政府,让我们西安易俗社的演职人员能够通过鄠邑区关中忙罢艺术节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在广阔田野中,为戏曲之乡的鄠邑区人民送来秦腔、秦韵、秦声。”惠敏莉表示,“今天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在演出现场遇到秦腔的‘好苗子’,发现一名戏曲小新星,这位小姑娘出色的表现不仅让我看到了秦腔戏曲后继有人,更感受到国家中小学‘双减’政策落实带来的可喜变化,让孩子在美育教育中温润心灵,得到戏曲的滋养。”同时,在推进戏曲进校园的过程当中,易俗社先后走进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四中等大学及中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文化演出,受到广大学子们深切地喜爱。多年来,西安易俗社扎根人民群众,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在我省的中小学开展秦腔社团,尤其是近年来在西安市数十家中小学积极推动秦腔社团建设,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学生们也代表陕西在西北五省秦腔少儿比赛中多次夺得一等奖。“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陕西省教育厅中小学生教育研学基地、西安市全民活动中心,西安易俗社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共唱老少皆宜的传统文化,在乡音、乡情中感受浓浓的乡愁,在秦人的血脉和灵魂里,扎下秦腔的烙印。”

据悉,谷彦昕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听秦腔,对秦腔有了初步的印象。在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开展文体活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秦腔”兴趣班。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她对秦腔有着极高的天赋,表现突出。她演唱秦腔的抖音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浏览量突破25万,点赞量达到1万。同时,孩子的天赋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我们学校全力聚焦课堂主阵地、积极开展‘秦腔’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想方设法开展贴近生活,融入社会的‘第三课堂’,做有温度的教育,促进学生在学校健康、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西安市鄠邑区北街小学校长马文博介绍,“在开展第二课堂时,发现了三年级学生谷彦昕秦腔天赋,我们也积极多方联系,为这类个性特长特别突出的孩子搭建展示、成长的平台,让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涛 实习生卜安冬/ 图/李明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