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诗歌乐舞打造道别文化新“地标”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5-24 12:15

4a257ad7e5fe8831cf07f8d659f404d6.jpeg

演出现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朝诗人李白流传千古的诗歌《赠汪伦》,被吟唱表演出来,又是如何的场景?5月22日上午,由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长安踏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灞桥踏歌 折柳送别——2022灞桥区道别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举行。

古代长安的灞桥,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送别亲人。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在今年北京2022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也出现了折柳送别的环节。千百年来,灞桥这块地域承载着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传统,关于灞桥道别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也造就了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道别文化艺术展演整体围绕“道别文化”及“绿水青山 书香灞桥”理念,紧扣本次活动主题,与“灞桥踏歌 折柳送别”相呼应。开场节目《赠汪伦》以原创踏歌道别文化国乐剧形式表现,由三幕组成,集歌剧的演唱、舞剧的舞蹈、话剧的表演、音乐会的器乐演奏等艺术形式,用8分钟讲述李白与汪伦的友情。同时也在向观众展现一幅古人携手游春、道别送友的景象。《赠汪伦》由知名音乐人于剑飞编剧、作曲,苏伟、金少白分别饰演李白和汪伦。融汇琵琶、箫等传统民族乐器,将吟唱、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展现独特的“灞桥踏歌 折柳送别”文化。

活动展演的节目以诗、书、礼、乐为文化内核,传播中国传统经典。以中国最早诗歌集《诗经》为基础,选用《采薇》舞蹈、《蒹葭》吟唱,打开中华诗歌文明;用书法现场泼墨表演形式,以古琴及独舞现场表演,体现中华文人风骨,书写:“灞桥踏歌”;以舞蹈《丽人行》展示大唐郊游盛景;用灞桥版《灞桥别》歌曲,演绎折柳送别,诵读经典、踏歌起舞。

除了以上节目外,还有唐诗吟唱《将进酒》、歌曲《沁园春·雪》,以及书法表演等精彩节目。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曾世湘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