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一文解锁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

来源: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 2021-07-02 17:46

6月2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和投用情况。详情:已完工191个、占比89%!我市召开迎十四运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随着十四运会日益临近,全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相继竣工投用,具体情况如何,一起关注。

01

西安地铁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29日上午11时,第十四届全运会重要交通配套工程——西安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投入载客服务。西安地铁14号线设车站8座,全长13.7公里,建设周期仅34个月,创下新线开工到开通运营的最快纪录;首次全线设置智慧车站系统,采用AI人工智能、轻量化BIM、5G等技术,是国内首条全线路智慧城轨项目。地铁14号线与既有机场城际贯通运营后,统一为14号线,采取西安地铁线网统一的票制票价。14号线机场西(T1、T2、T3)至贺韶站全程票价为9元,机场西(T1、T2、T3)至奥体中心站票价为8元,机场西(T1、T2、T3)至北客站(北广场)站票价由原来16元调整为7元,全线均支持二维码扫码过闸和人脸识别乘车功能。

02

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运行平稳有序

作为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丹凤门广场综合改造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8万平方米;周边市政道路改造总长度约4.12公里;涉及拆迁土地约1500亩,征收户数3900余户。为确保十四运前西安火车站南北广场建成投运,原本36个月的工期压缩至18个月。

2020年11月市轨道集团接手建设后,组织地铁、市政下穿隧道、广场、站房、站台等交叉施工,全断面24小时不停工,上万名参建人员全力奋战在建设第一线。为配合火车站南广场和高架候车室“倒边施工”,5月31日18点,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和自强路下穿隧道提前部分投运。目前,丹凤门广场地下东西交通枢纽均已正式开放。

浐灞河隧道暨锦堤六路高架桥

6月29日,浐灞河隧道暨锦堤六路高架桥工程建成通车,这标志着浐灞生态区十四运会重要配套项目“五桥一隧”全部建成。

建成通车的浐灞河隧道。

据悉,浐灞河隧道暨锦堤六路高架桥项目是西安市下穿灞河的最长隧道、首条过河隧道与综合管廊合建工程,也是首个涉及河床深厚淤泥层的工程项目。项目西起广运潭大道,东至香槐六路,全长2.888千米,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千米/小时。主线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其中主线下穿灞河段采用隧道下穿,长度约1458米;上跨世博大道及香槐六路段采用高架桥梁,长度663米,引路长度767米。

据了解,项目建设期一年零三个月,较预期提前一个月。作为连接我市行政中心和浐灞生态区及奥体中心的重要通道,浐灞河隧道暨锦堤六路高架桥的建成通车,将有效保障十四运会期间交通畅达,对于加快推进“三中心”区域发展及西安东北部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元朔大道—西铜路立交

元朔大道—西铜路立交项目位于元朔大道、西铜高速城市段快速路和西延高速(G65W)相交处,采用苜蓿叶+半定向匝道三层互通式立交形式,立交区南北西铜快速路主线长1234米,东西元朔大道主线775米,立交占地370.2亩,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立交范围内的管线迁改、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等。项目建设期间,由于施工内容及参建单位多,管线迁移难度大,既要保证西铜路主线正常通行,还要确保安全施工。西安城投集团作为项目责任单位,同各参建单位多方联动、通力合作,抓质量、保工期,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元朔大道—西铜高速立交正式开放通行。

元朔大道—西铜路立交作为高铁新城片区的重要出入口,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高铁新城片区与港务区、浐灞生态区之间的通行时间,保障了元朔大道与西铜高速城市段快速路间的快速交通转换及沿线区域的快速交通出行,完善了区域道路系统结构,提高了高铁新城片区的交通疏解能力。同时为十四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重要交通保障。对拉大城市骨架,提高城市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月30日0时,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通车

西安北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共设18个站台、34个站台面,年客流量达6200万人次。随着西安追赶超越步伐和全运盛会紧张筹备,经开区高铁新城承担起建设西安“丝路门户”和迎宾枢纽的重大使命。

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举行竣工仪式。

6月30日0时,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通车。枢纽工程(一期)共建成高架桥梁16.13公里、地面道路13.25公里,停车楼面积13万平方米,可提供车位2200多个,构建起“东西双环高架+地面调节通道”系统,实现北站与高速、快速路网的互联互通,消除左侧落客、绕行进站的安全隐患;通过建设南北广场综合枢纽,打造智慧交通,实现了车辆通行的大循环;东西停车楼设置了“水晶连廊”,与北客站和地铁站实现直连直通,让客流快速集散和“零换乘”。同时,围绕塑造生态迎宾门户,对周边13.8平方公里实施整体改造,提升绿地238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3.8公里,建成北客站中央公园、40多个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营造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效果。

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竣工。

目前,枢纽工程(二期)已提前完成绕城高速148根桩基、57座桥梁墩柱、28跨主梁的施工。2022年底建成后,将形成高铁新城区域进出绕城高速的便捷通道,彻底优化东西双环功能。其中,正在建设的跨铁路桥为双塔斜拉桥,采用转体施工跨越铁路咽喉区,转体吨位乃国内罕见,将成为西安“北大门”的又一个新地标。

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项目

通车后的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桥。

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项目目前全面建成投用。

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项目北起西安国际港务区元朔大道、南至浐灞生态区香槐六路,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重要配套工程,也是西安奥体中心连接市行政中心的交通主干道。项目全长1180米,规划红线宽度70米,其中桥梁工程长592米,道路工程长588米。包含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设置四组环形匝道,满足慢行交通功能。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60公里。

该项目立交桥上跨北三环南辅道、绕城高速、北三环北辅道、港兴路四条既有线路,采用钢结构桥梁顶推设计及施工,顶推段总长232米,最大跨度66米,单次顶推重达3700吨。自2020年6月进场以来,项目施工方克服疫情影响、高压线下施工等困难,历时12个月全面建成投用。项目建成投用后,从西安市行政中心至奥体中心车程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区域交通显著提升,为十四运会的召开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7月1日起兴庆宫公园正式免费开放

2020年12月底,为迎接“十四运”,进一步提升公园管理水平,活化历史文化遗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曲江新区全面启动实施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

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38亩,东起兴庆路、西至兴庆西路,南起咸宁西路、北至新郭门街。

按照兴庆宫公园的文化属性和功能需求,将兴庆宫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确定为“一湖、一环、六区”。一湖:兴庆湖;一环:2600米长的绿色健康步道环;六区:分别是遗址保护展示区、休闲娱乐体验区、康体运动游憩区、沉香主题文化区、旅游服务配套区、宫苑风貌观赏区。

改造提升过程中,围绕唐兴庆宫文化展示、水生态治理和城市公园提升3个方面,重点实施了四大系统工程。

无人机视角下的兴庆宫公园。

一是实施文化展示工程。对勤政务本楼遗址、水渠遗址、龙池遗址等历史记载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展示,增加了城市记忆展览馆、唐兴庆宫文化展览馆和兴庆宫考古展览馆3座文化展览馆,改造提升了龙堂、西门、南薰阁、长庆轩、兴庆宫大剧院,修缮了沉香亭、彩云间、花萼相辉楼、东展室、积庆殿、五龙坛、龙池殿、南门、东门、围墙等文化建筑,增加了玉带桥、角楼,进一步彰显兴庆宫的“宫”文化属性。

二是实施水生态改善工程。借鉴护城河和渼陂湖的水体治理成功经验,采取水质净化、水体循环、人工湿地等举措,对兴庆湖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了彻底治理,形成了150亩景观水域,蓄水量达到20万立方米,库容量达到27万立方米,水质整体跃升为准三类。

三是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工程。秉承最小干预原则,在保留园区原有全部乔木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园区植物结构,补充缺失植被,新栽植大树乔木3500棵,系统提升景观绿化2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公园的观赏性。

四是实施旅游体系提升工程。按照5A级景区标准,深度挖掘了17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统一设计了完整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新增绿色健康步道环2600米,铺装广场、道路9.9万平方米,提升星级卫生间10处、便民服务商亭11处。同时,在4个出入口增加了近200个地面停车位。

幸福林带,7月1日对外开放

幸福林带项目是什么?

幸福林带项目位于幸福路和万寿路之间,南起新兴南路、北至华清路,全长5.85公里,平均宽度210米,占地1134亩,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利用工程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陕西省重点工程,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被誉为“世纪工程”。

2017年6月林带正式启动主体建设,经过4年连续奋战,目前幸福林带建设五大工程已全部完工,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位于横二路到长乐路段)将于7月1日对外开放。

幸福林带地面绿化景观郁郁葱葱。

02

林带五大工程建设情况

幸福林带项目主要包括地上景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配套和市政道路五大工程。

(一)地上景观绿化。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要求,林带绿化分5个层次,立体种植各类树木5万余棵、地被40余万平方米、植物150余种,绿化覆盖率达85%,园内乔木、灌木等布局错落有致,与林带其他工程融合形成整体园林景观。

(二)地下空间。总开发面积达80万平方米,设置23个下沉式广场、34个“水滴”天井,与地面主题景观有机串联构成互通融合的立体空间。全段以地下商业,公共服务,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主体,建有多个体育场馆、健身广场及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中心。商业运营区域建筑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引入全国首个双巨幕影院、潮流时尚零售及品质餐饮等多种业态,负二层规划建造车位7600个。

幸福林带项目地下商业区。

(三)综合管廊。管廊全长12.28公里,区域内电力、通信、热力、天然气、给水、再生水等六大类管线均入廊,形成了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为一体的格局,彻底消除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现象,是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的典范。

(四)地铁配套。幸福林带内,西安地铁8号线贯穿而过,与1、6、7号线无缝换乘,4条地铁线在幸福林带共布局5个地铁站点,南北大跨度的辐射区域将深度激发城东区域交通活力。

(五)市政道路。包含南北向万寿路、幸福路2条和东西向10条道路,总长12.43公里,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和交叉路口下穿下沉的立体交通方案,建成两纵十横平面路网体系,已于4月30日开放通车,优化了区域交通网络。

鸟瞰幸福林带地面绿化景观。

03

7月1日对外开放运营筹备情况

据介绍,此次开放展示的是林带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及停车位部分。首开段负一层商业运营和公共服务配套部分将于7月1日全部对群众开放,257个潮牌店开业运营;地下冰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体育场馆,新城区图书馆、文化馆等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将满足广大市民群众购物、体育和文化多重需求。另外,为方便群众游览,首批 2940个地下车位将全面开放,林带周边厂区、空地时车辆停放点同步投用。

据了解,西安市体育中心外围提升改善道路项目朱宏路(北二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南起凤城一路,北至凤城十二路,全长5.6公里。采用“主线桥+地面辅道”建设形式,沿线配套地下综合管廊,新建高架桥1座,互通立交1座,平行匝道2对,其中朱宏路新建主线桥全长2.349公里,双向6车道,标准段宽度25.5米。

朱宏路—凤城五路立交建成通车

该项目作为西安市重点项目,将有效促进北部各片区与主城区快速联系,完善快速路网布局,构建北部片区“三横三纵”快速路体系,项目的建成将为十四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重要交通保障。

其中,朱宏路-凤城五路立交是朱宏路(北二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南起凤城三路,北至凤城六路,为“T”形全互通立交,包含凤城五路主线高架、地面道路和四条匝道。凤城五路主线桥高架全长150米,双向6车道,桥梁段标准宽度25.5米;匝道桥总长2147米,单向双车道,项目主线设计车速为80km/h,地面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立交匝道设计车速40km/h。

据介绍,工程作为西安市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北部片区的交通压力,市民经过立交向北可直接通过高架直达机场高速,较此前可节约20到30分钟;向南可直达北二环、西二环,有效促进城北片区与主城区交通快速转换。

北辰永淳路隧道

6月29日上午,十四运会重点建设项目北辰永淳路隧道实现通车,至此,北辰路快速化改造全面完成,极大缓解了西安东北片区的交通压力,优化了城市路网布局,更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建成通车的北辰永淳路隧道。

北辰永淳路隧道是北辰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辛家庙—灞浦三路南)的重要一环,是北辰路凤城八路立交重要节点工程。凤城八路立交上下五层,包含北辰路主线高架层、两层立交匝道层、地面道路层、下穿隧道层,布设为半互通式立交,其中永淳路下穿隧道全长636米,暗埋段113米,设计为地面双向四车道,隧道内双向四车道,向西与凤城八路相接、向东与锦堤六路相接,构建起行政中心至奥体中心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为全运会赛事保障、周边区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记者从项目建设方中建丝路(中国建筑西北区域总部)北辰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公司了解到,北辰永淳路隧道项目今年1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克服了地下管线密集、110千伏及330千伏高压线路改迁等难点,于6月20日就已完成项目所有主体及附属设施工程建设,该项目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北辰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全面完成。今后,市民可由北二环、北三环,直达十四运会主会场,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8分钟。

据悉,全面通车的北辰路快速路将成为西安主城区联系城北的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与区域内的东北二环、绕城高速立交相互转换,共同组成贯通城东各片区的纵向快速通道,极大缓解西安主城区东北区域交通压力,提升十四运会举办期间及日常交通通行能力。

折柳方知今非古,彩虹横跨灞河悠。6月29日12时,新建成的灞河元朔大桥气势如虹、威武雄壮。经过20个月的不懈奋战,元朔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从此西安城东灞河之滨又多了一处新景观、新地标,也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进而促进整个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灞河元朔大桥

灞河元朔大桥是西安市会展中心外围提升改善道路PPP项目,工程呈东西走向,道路西起北辰大道,终点接港务南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工程全长2.318公里,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桥梁段全长1054.18米,主桥采用空间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桥面宽56米,长632米,全部为钢箱梁结构,采用半漂浮体系的结构形式;引桥为双幅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桥,西侧引桥长度各240米,东侧引桥长度各180米。

悬索桥主桥是空间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桥面宽56米,全长632米。桥塔采用钢主塔,为纺锤形,石榴花构造,位于桥梁中央分隔带内,横向为独柱,截面为钢箱型截面,内设五道横梁,桥塔全高129.5米,承台内预埋6.5米、桥面以下23米、桥面以上100米(含23米装饰结构)、用钢量1.3万吨,悬索桥主桥和主塔总用钢量4.2万吨。此悬索桥特点显著,为目前国内最大跨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世界最大跨空间主缆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也是世界最宽整体桥面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

灞河元朔大桥作为会展中心配套道路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连接会展中心区域、体育中心区域、西安市区、港务区及高铁站的功能。该项目是西安市北部片区东西向交通联系的重要交通干道,项目的建设将带动沿线区域的开发建设,完善该区域交通路网,进而促进西安市城市建设的发展。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