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盘点陕西文艺家底 海量精品佳作通过第九届陕西艺术节走进人民心中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0-10-28 18:03

cecf9836588fd2450c15585360002832.jpeg

艺术是精神世界的花朵,艺术之花为时代绚烂生长、为人民深情绽放,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实现存在的价值。正在进行中的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彷佛是陕西文艺精品佳作的一次集中荟萃,更是对陕西文艺家底的一次重要盘点,除了32部参加文华奖评选的作品在宝鸡集中演出外,还有20多部优秀剧目的足迹走遍西安、铜川、渭南、榆林等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百姓的心中。

通过精良制作感受秦腔之美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秦腔之美,高亢激越、悲壮苍凉、婉转凄切,期间的五味杂陈、百转千回是难以用语言精准描述的。在第九届陕西艺术节的舞台上,冒出了《喜迁莺》、《喜铃》、《甘棠清风》、《吴山恩怨》、《董生与李氏》等一批制作精良、创作用心的秦腔作品,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均能从中体会到这一代秦腔人的良苦用心和对秦腔事业的忠诚与专注,收获了陕西大地众多群众的口碑,让优秀艺术作品抵达每一个渴望艺术滋养的心灵。

秦腔现代戏是需要挑战的题材,能否表演出彩,团队的运作和题材的把握非常关键。在红色题材方面,这一批剧目以史实为重,讲述了峥嵘岁月里曲折动人而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秦腔革命现代剧《渭华星火》以渭华起义为素材,通过“闯关”“点火”“搬兵”“除奸”“誓师”等篇章,塑造了刘景之、唐威、许耀中、薛自爽、何九叔、玉兰等为代表的艺术群像,谱写了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赞歌。秦腔《红色交通线》讲述了红军从鄂豫皖转战大巴山,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时,为了保存住“星星之火”,潜伏在国民党部队中的地下党同志开辟秘密红色交通线的故事。

另一部分则描写着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社会现实巨变。秦腔现代戏《惠中权》讲述了时任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实事求是”,带领群众向恶劣自然环境发起挑战的故事。秦腔《青青我心》取材于现实生活,聚焦精准扶贫,讲述了主人公沈青青从一位普通的城市女研究生,努力成长为一位真正为民的扶贫干部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描写了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沈青青从不信任、排斥到热爱、信任甚至产生敬意的情感转化过程,展现了“第一书记”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的赤诚之心。秦腔《春上五陵塬》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五陵塬官道村的改革为背景,融时代变迁与精神嬗变于一体,生动鲜活地展示出改革阵痛期的农村生活画卷。古装剧目《天下第一约》则讲述了北宋“关学”代表吕大钧制定并推行《吕氏乡约》,敦风化俗,改变家乡面貌的故事。讴歌了吕大钧关注民生疾苦、心系黎民百姓,为推行乡约不顾个人得失、勇于担当、不惧邪恶的伟大品格。该剧将于11月2日、3日在西安蓝田县影院演出。

这些剧目,尽管年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但均深刻地诠释了中国人质朴奉献的精神信念,令百姓感同身受,深深被舞台上塑造的人物所打动。

舞台剧精品迭出惊艳基层观众

除了秦腔舞台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舞台剧方面也是精品佳作迭出。话剧、音乐剧、民歌剧、儿童剧……不同类型的剧目,讲述着不同类型的陕西故事,更针对不同层面的观众群体起到了启迪民智,沁润心灵的作用。可以说这批剧目,代表着陕西文艺创作的软实力。

连日来,话剧《平凡的世界》在宝鸡大剧院上演。原小说被重新安排布局,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爱情、事业、命运为主线,兄弟两人的人生追求构成了生活的两极。此外,剧中四对青年男女的情感历程,也蕴藏着多层内涵。该剧运用多元化的舞台表现形式,将陕西黄土地文化融入戏剧表演之中,最大限度表现原汁原味的陕西文化,更有信天游、腰鼓等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舞台上,劳作、爱情、挫折、痛苦、欢乐、困顿、坚持……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之间或激烈或平缓地交织,展现出“平凡人”在大时代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坚韧。

音乐剧《花木兰》讲述北魏时期,漠北柔然对中原边境大肆劫掠、袭扰频繁。边关战事吃紧,大魏紧急征兵,作为兵户的花弧已年迈体弱,为了让父亲免除沙场之苦,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从军路上,花木兰巧遇同样乔装改扮的包人九,二人各自隐瞒着自己的秘密一同进入军营成为患难“兄弟”,就此展开了十余年的军旅生活……

陕北民歌剧《初心》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既体现地方艺术特色又彰显时代价值的大型陕北民歌剧。该剧以好心人、好党员、好公仆的感人故事为主题,用陕北民歌的音乐元素编织而成一首人性之歌和初心之歌。艺术呈现运用了现代全新的舞美设计、独特的舞台风格、唯美的音乐创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朴实无华的服饰和极具时代气息的表演,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视听盛宴。

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反映了榆林小曲曲折的形成过程,致敬历史过往中每位为榆林小曲作出贡献的人,为榆林小曲树碑立传,再现榆林小曲的独特文化魅力。

儿童剧《鱼跃龙门》取材于鲤鱼跃龙门这段家喻户晓的传说,它以大胆的想象、细腻的铺陈、巧秒的创意、时尚的语汇,为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呈现了一个别开生面、超乎想象的“河底奇观”,歌颂了伟大而又平凡的“母爱”,展现了积极奋进、敢于追梦的励志精神和感恩向善、勇于担当的真诚情感。

儿童剧《红军小学》是一部以铜川市照金北梁红军小学为原型创作的舞台剧目。本剧围绕“一个故事、两个时空、三个段落”来讲述一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感恩,感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这些精品佳作本次足迹走遍了全省各地,绝大部分剧目是与基层观众首次见面,所到之处均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可以说,这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撑起了陕西文艺的家底,在收获口碑的同时,更让陕西秦腔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令人刮目相看。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