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临渭:GDP破400亿民生支出超80% 临渭“十四五”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西部网 2025-11-07 17:47

作为渭南中心城市、“三贤故里”,全国文明城市与国家卫生城市——临渭区,在 “十四五” 期间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以“做精城区、做强园区、做优景区”为主攻方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综合实力、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城乡品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六大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c0755ab23570127ddc6204405eeeff9c.png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经济质效同步提升

“十四五”以来,临渭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量质齐升。辖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较2020年增长24%,年均增速超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0亿元,年均增长7.1%,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4.8万元和2万元,较2020年分别增加1.1万元和0.6万元,城乡收入比从2.64降至2.42,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累计较“十三五”分别增加11.3亿元、16.4亿元,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大板块齐头并进

临渭区聚焦“银发产业、高新产业、农业产业”三大行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至15.3:16.1:68.6。银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智慧养老产业园、鸿基椿萱颐养中心等项目落地见效,开发适老化产品45个,申请专利38项,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与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入驻企业68家,产值突破30亿元,培育“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74家,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现代农业亮点纷呈,26万亩葡萄、9.7万亩猕猴桃年产达52万吨,“临渭葡萄”以34.99亿元稳居中国果业品牌葡萄类榜首,村集体经济总量超50亿元,全省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项目建设多点突破 发展动能持续集聚

“十四五”期间,临渭区实施重点项目282个,完成投资418亿元,老城街供排水改造、标准化厂房等163个项目建成投用。通过赴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叩门招商80余次,举办“银色浪漫・美好临渭”等推介活动,招引落地项目48个,总投资128.3亿元,年均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事项办结时限压减60%,企业开办缩至0.5个工作日,全域实现街镇“一枚印章管审批”,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同时,策划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1033个,总投资达3300亿元,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城市更新提速增效,99 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 265 亿元,打通 18 条 “断头路”,改造 463 个老旧小区,建成 23 处各类公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0.2%,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建成 16 个省市级示范村,打造 2 条农旅康养示范带,342 个衔接资金项目落地见效,高标准农田达 21.38 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 33 万吨以上。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新改扩建学校 70 所,新增学位 1.5 万个,中医医院新院投用,450 公里县乡道完成提升,3.6 万余人实现新增就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5年超80%,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生态治理成效凸显 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临渭区深入推进 “青山、蓝天、碧水、净土” 保卫战,构建秦岭生态保护 “1+8+4” 体系,完成营造林 15.9 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至 33.2%。治理水土流失 80 平方公里,沋河、渭河 5 个断面水质达标,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城乡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投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超 95%,获评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一幅 “河畅、岸绿、景美” 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展望未来,临渭区将决战决胜“十四五”,精心谋划“十五五”,在高质量发展中站排头、当先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渭南新篇章贡献临渭力量。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