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 | 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鬓边春色映花颜

来源:群众新闻 2025-11-06 09:25

文物名片

姓名: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唐代

出土地点:西安市东郊韩森寨

年龄:1200多岁

户籍登记时间:1956年

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钗是古代女性用来固定、装饰发髻的实用工具。我们可以看到钗下端分作两股,和我们现在常用的U形夹一样,只不过,古人还将自然的景致与无限的匠心,都錾刻在了钗首的方寸之间。”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讲解员贾煦晨介绍,“馆藏文物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装饰考究,工艺精湛,钗首的蝴蝶与蔓草纹的组合栩栩如生,是研究唐代金银器和服饰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d945b0a86a32dfc515337146ca6cd7ec.jpeg

翠翘金雀玉搔头

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1956年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一唐墓中。

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女子成年就会配钗,此后经久不衰,“裙钗”也是古代妇女的代名词。早期,钗的形制比较简单;到隋唐时期,钗的原料发展到由金、银、铜、玉、骨、象牙、琉璃等,而且钗的造型也丰富多样,据钗首的造型,钗还被命名为花钗、燕钗、凤钗等。

贾煦晨告诉记者,钗通常为一副两件,图案相同,朝向相反。使用时,左右对称地插在发髻上,同时还会缀有簪、梳及梳背等其他饰物。

“钗在唐代有严格的佩戴规定。据史书记载,命妇一品‘花钗九树’,二品‘花钗八树’,往下依次递减。这也说明在唐代女子的正式服饰中花钗数量越多,代表其地位等级越尊贵。考古发现也表明花钗多出自贵族墓葬,印证其使用群体的阶层属性。”贾煦晨说。

工繁刻尽大唐韵

“咯是么子宝贝咯,嬲噻!”拍摄间隙,湖南游客李洁凝视着展柜中那对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情不自禁地用家乡话发出惊叹。

可以看到,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为剪刀形,钗柄扁平,两股钗脚长短基本相等。钗身中部设计成含苞待放的花蕾形钗托,花蕾向上延伸出“倒8”字形交花结构的钗首。钗首则被打造成为两片舒展的花叶造型,叶面上各錾刻着一只展翅的蝴蝶。蝴蝶两翅对称,羽翼纹理纤毫毕现,背景铺满蔓草纹。整体造型美观精致,极富生命力。

ffb8650a7003e423acfd24cf7c1936a7.jpeg

“这对银钗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融合了多种制作工艺,将自然的灵动与金银的华贵完美融合,展现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超水准。”贾煦晨指着银钗解释。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分为成型和装饰两大类,成型工艺主要有范铸、捶揲、焊接、铆接、编织等,装饰工艺主要有錾刻、镂空、贴焊、线刻、鎏金、镶嵌、掐丝、金珠焊缀、漆饰等。

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采用了经典的捶揲工艺,使得钗体薄如纸片;钗首的花叶造型运用了镂空工艺,用刻刀镌刻出蝴蝶展翅的灵动形态;满铺蔓草纹的背景则通过錾刻工艺细化,使每道纹路层次分明;最后通体施以鎏金,使银质基底呈现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贾煦晨用专业手电筒照射钗首,“银质基底经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均匀涂抹后,再烘烤加热,蒸发掉其中的水银,然后反复磨压鎏金面,使其平整、牢固、光亮,最终银钗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更妙的是当光线变化时,蝴蝶纹饰会产生流动的光影,仿佛随时会振翅飞走。”贾煦晨说。

尽管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如今这对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表面的鎏金已有斑驳脱落,原本的银质基底也已氧化发黑,但它们本身的精致纹样依然细致如初。

步移蝶影舞翩翩

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的主题纹饰为蝴蝶纹,属唐代金银器常见的动物纹样。蝴蝶轻盈灵动,色彩斑斓,在古人心中具备多种象征意义。

4ac7b43f316ccf4493a62fdc4ac15029.jpeg

首先,蝴蝶是明媚春光里不可或缺的灵动元素。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展现了芬芳春花间蝴蝶流连舞动的动态景象。

进而,蝴蝶翩跹于花丛,无拘无束,是摆脱尘世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完美意象。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梦蝶”之思:“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精神超脱的哲学源泉。

不仅如此,蝴蝶从蛰伏到破茧的生命历程,也暗合了古人对于生命蜕变与不朽的浪漫想象。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梁祝》便以“化蝶”为结局,让生前无法相守的恋人化作蝴蝶,实现了至死不渝的浪漫相守。

而这份对忠贞爱情的寄托,恰好与钗这一器物本身的形制寓意完美契合。钗有两股,看似分离,实则由钗头紧密相连,二者缺一便不成器用。这种分而不离、合而为一的独特结构,使其成为爱情信物的绝佳象征。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那句“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正是借金钗和钿合的特点道尽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天上人间、此情不渝的刻骨相思。

“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既具备钗本身作为爱情信物的美好寓意,又在纹饰上雕琢了蝴蝶这一象征爱情符号,这都无声诉说着器物主人对圆满爱情的执着追求。”贾煦晨说。

e831f1ac02f16a449ecda9142e42074e.jpeg

如今,凝望这对银钗,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阻隔。或许,千年前的某个清晨,一位仕女对镜理妆。她将如云青丝挽成高耸的发髻,然后将这对鎏金蔓草蝴蝶纹银钗,斜斜插入鬓间。当她轻移脚步,钗上的蝴蝶便随之微微颤动,在蔓草的缠绕间若隐若现。金辉流转,映照着她明媚的脸庞;蝶之双飞,恰似佳偶相伴。(群众新闻记者 孙亚婷 见习记者 王冰洁)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