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发布

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24-10-13 17:56

10月11日,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京开幕。在大会主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

图片

以下为演讲全文:

由国家广电总局部署、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研究编撰的第19部行业年度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即将出版。这里,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广电视听服务大局有为、有力、有效

2023年至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全系统全行业发生显著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一体推进,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统筹把握,广播电视网、IPTV、OTT和互联网“四个层次”分类施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一是强化重大议题传播力,引领主流舆论新风尚。广电视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补、艺术技术并重的宣传格局,为奋进新时代凝聚了强大力量。《认识你真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书单》在全国33家卫视播出,累计观看户次6100万,全网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2023年成立的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成为网上宣传“联合舰队”,100家成员单位的账号矩阵总粉丝量已达27.6亿,亿级传播成为常态,推动主流话语触达主流人群。

二是全方位描绘新时代画卷,精品内容彰显文化深度与广度。2024年上半年,取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41部、1255集,网络剧76部1718集,网络电影114部,网络微短剧323部7518集,网络动画片317部4336集。《幸福草》《山花烂漫时》《大海道》等主题创作传递丰厚的时代气息;《繁花》《南来北往》《我的阿勒泰》等现实题材展现生活原色;“中轴线”系列节目、《中国》系列纪录片打造国风新潮流;《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声生不息》等系列节目拓展综艺与重大主题融合创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先后发布了3批推荐目录、59部作品,《我的归途有风》《一梦枕星河》等微短剧突出地方特色,带动取景地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多类型精品持续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坚持人民广电为人民,“双治理”成效愈加显著。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全国已经有八成以上的有线电视、IPTV家庭用户实现了开机看直播,20万家酒店、1100万间客房实现了“便捷看电视”;5.6亿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终端,收费包压减50%以上,超过2亿电视用户初步实现了一个遥控器看电视。2024年8月份,全国电视直播频道用户活跃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重温经典”频道于2024年2月1日在全国推出,截至9月底,累计收视用户数超5800万户。

四是行业发展步入“品质飞跃”和“结构优化”双重驱动期。高清超高清频道建设持续推进,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全部实现高清化播出,地市台频道高清化率超过98%。2023年批准撤销频道42个、频率19个,调整优化频率频道31个,以“精简”促“精办”。这项工作将持续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已建成省、市、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995个,主动发布终端352万个,全年播发紧急信息207万次。广电视听产业规模稳定增长,2024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6683.57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实际创收收入5892.53亿元,同比增长6.65%。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总收入2784.44亿元,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3899.13亿元。

五是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球对话新平台。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4年5月30日、31日,在中阿、中突元首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分别与阿联酋媒体委员会、突尼斯国家广播电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截至2024年8月,中国电视节目已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取得常态化规模化播出的重大突破。

图片

二、直面机遇与挑战

一是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舆论战、认知战空前激烈。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受众广泛、深入人心的信息载体,必将进一步成为凝聚共识、汇聚民心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视听内容形式丰富、情感连接、文化融通的优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广电战线责无旁贷。

二是科学技术颠覆式创新,新质生产力浪潮奔涌。科技与经济、文化、政治空前融合,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正以更快节奏和更高密度涌现。广电视听技术产业属性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已深入应用于行业各环节、全流程。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是广电视听全面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任务紧迫。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广电视听领域改革要坚守“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把握三大属性,锚定三大工作方向,坚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大融合、大聚合、大整合,实现高质量集约化发展。

三、以深化改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经过全行业实践与探索,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已呈现“全媒体、超高清、强智能”的基本特征。加速向全媒体功能体系转型,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内容生产上实现深度融合,更要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实现协同发展。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的资源整合,推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广电视听一体化合作发展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二是“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努力推动广电视听产品和服务深入基层、惠及群众。要围绕通过优化内容供给结构,推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百姓生活的广电视听作品,开展跨屏、跨网、跨终端的综合传播服务,实现优质内容的广泛覆盖和精准推送,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双治理”与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相衔接,从技术上、制度上彻底解决“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等问题,把这项牵引性带动性的系统工程做得更稳重更厚实更扎实,更好地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广电视听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搭建综合应用平台,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广电视听领域的深层次融合应用。要聚焦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加快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建设“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广电网络,形成新质传播覆盖力和制作生成力,推动传统广电视听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有机转换。

四是“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打响中国视听品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从内容供给角度,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视野的视听精品,丰富全球文化市场,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从传播机制角度,拓展传播渠道,构建中央和地方、网上和网下、内宣和外宣协同联动的传播格局。从传播效能角度,提升营销推广与市场开拓能力,优化新媒体传播矩阵,重视新型“出海”内容形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触达全球受众。

以上发布,谢谢各位!

图片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