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沙溪镇:茶马古道千年古镇的“新生密码”

来源:新华社 2025-04-29 09:42

沙溪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

下辖14个村委会

其中,寺登、石龙、华龙、北龙等10个村落

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是一个以白族为主

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

d7060f8ed084dddacd5fe48a70f51ba1.gif

d13afa5282ab7e93f1d0ef69d9510470.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464a9ae11d8b17d88e2cdf0f38fd07e5.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自唐宋起

沙溪镇便因丰饶的物产和平坦的地势

成为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重镇

马帮驮着茶叶、盐巴与丝绸

一路翻山越岭,在此休整交易

8ac419c6b22ab9247a49cc49305a2b89.gif

a418053c90049a663015106939836961.jpeg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的茶马古道(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67a659455e9775947b894b0a7a19a68f.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与游客通过玉津桥(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747d4df091af692904e506fad95d2820.jpeg
村民骑马经过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玉津桥(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2b30920eecc5abc68e5599c4a2109251.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将鸭子赶回家(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

沙溪一度沉寂

3710a22f3da5e87522007a19b206a4df.gif

51c929948aa325e125e3c24e8910285b.jpeg

这是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玉津桥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b778f6eb575adcaea129456feeaf2720.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养殖的马匹在田间觅食(无人机照片,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列入

“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

不久后,政府启动“沙溪复兴工程”

对茶马古道上的

四方街、古寨门、古戏台、兴教寺等核心遗产

进行抢救性修复

最大限度恢复古建筑的历史真容

7c5d3b201dbb2228d07ad4c9ff035fab.gif

84653734a69a10bff98f297c3be279ed.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e0574c82f2b1ddb8425b5c0648d878f9.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一景(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47594b3623f4a317b7413f60a0643232.jpeg
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前拍照留念(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039f2e97446fab27eca14067f30c590e.jpeg
一名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前拍照留念(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同时,沙溪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理念

探索出一条“轻开发、深体验”的

文旅融合之路: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修缮古旧建筑等举措

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也吸引外商投资,促进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60bf54d57d0d1bc55097e53b5715489a.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村民何桂珍将冲泡好的咖啡递给游客(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65f7db2cb4296b024df7dd3f473efe25.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村民在练习霸王鞭舞(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如今,村民们纷纷跟上发展的浪潮:

北龙村闲置粮仓变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有“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之称的寺登村欧阳大院转型非遗工坊

38853fa18616469b9729fad44f1ee43d.gif

b07371d03521d98bf24a67fc0a72f9ff.jpeg

这是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3f06da9d2530da607fa190986565877.jpeg
人们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看书(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1ebf05fc45b0c8cb04efc37900109938.jpeg
这是沙溪古镇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五星级马店”欧阳大院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1600b6bd62c431b168ca2d0a0b8a8818.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欧阳大院,剑川木雕匠人施顺华在制作木雕(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走南闯北的马帮后人杨四云

返乡办起马帮文化体验馆

向游客讲解茶马古道历史

51de0bea5e6ced57a3d35ec0d9a3e568.gif

5541fb1efb69285fe3721736e75bc46e.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右一)在给客人分享马帮的故事(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f856c05208b1655634be93a7639dbf84.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和一名外国游客告别(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eeecb397d01b83ee845613d17f9b45f0.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骑车电动车带着儿子出门办事(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

通过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

23b3cd6529ab219143e15973b9d16784.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二)和徒弟在排练节目(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8b388af3e313b20f8cc5c01bca1851bc.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和徒弟在排练节目(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0b57fc8f3c0deaf0fa24939992e83bcf.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在排练时指导徒弟(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白族老人闲暇时做的手工刺绣

成为游客购买的畅销品

33cb3c2ebcb23a4aa30f830b66efebef.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的白族老人何先会在整理制作好的手工刺绣香囊(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61620e1e6eab17d2d79d9f84d4006dd6.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白族老人何先会在制作手工刺绣香囊(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2024年沙溪镇:

接待海内外游客311.68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42.98亿元

沙溪的复兴之路

印证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中国智慧”

66c12d2709e25a51d15d526e9b90b500.gif

70cebe30b12441a568608b06e3c522be.jpeg

一名游客(左)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体验制作甲马版画(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93f29903dcce72a61419f96798c29e69.jpeg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名小朋友被穿着白族扎染服饰的兔子玩偶吸引了目光(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0ab4c4d7f000e602310d162a71cec666.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b30baff35bcca3f986034eb6c31a3aa4.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村民在田里干农活(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莲芬 摄

bb3111837505201ace3627f7be19fd98.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白族老人杨金池在自家院子里织毛衣(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4ef07eaeb860db1732d446d81a3287a5.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村民在黑潓江边放羊(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当古戏台的飞檐被暮色浸染

四方街的灯火次第亮起

照见的不仅是千年古镇的璀璨过去

更是传统村落走向未来的康庄之路

3cd41eb87c05d4fc76c1a1e3f9fd129d.jpeg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