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读懂开放的中国

来源:光明网 2024-12-13 16:10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在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暨党校公开课第十二季”专题视频。专题视频坚持问题导向,10位党校主讲嘉宾通过与青年教师和学生对谈的形式答疑释惑、增进共识,用通俗语言、翔实数据、鲜活事例,着力把好的改革举措宣传好,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教授解读“如何读懂开放的中国”。

【文字实录】

杨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赵老师,我们国际战略研究院的青年教师在学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之后,最深的一个体会就是提出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特别强调了制度型开放,那么这跟我们过去所讲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呢?如何体现其中的“高水平”?

赵磊:我们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从 1978 年改革开放到现在,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包括城市面貌,改变的尤其多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尤其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所以可以说是开放使中国更加自信,自信又使中国进一步高水平开放。

我常和外国朋友讲,如果四十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你不到中国你就感受不到中国。但是今天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随时可以感受中国,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今年 8 月份我坐飞机去了趟巴西和智利,当时我在大街小巷看到了很多中国汽车的品牌,长城、比亚迪、宇通,那么多中国企业品牌。我们要将产品卖给世界,提供给世界,我们也欢迎国际社会的最好的产品进入中国,让世界分享中国大市场。所以我们讲,对中国而言,开放就是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规划自己的发展,中国要有能力调动整合全球资源,而且要有能力实现高水平开放。

所以什么是高水平呢?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涵就是制度型开放。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未来中国要实现从大到强,我们就必须重视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国际进口博览会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国内 22 个自贸试验区到中国同 29 个国家签署了 22 个自贸协定,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到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再到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这些全面展现了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我们要打造一个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这就又谈到另外一个问题,高水平开放是需要有制度保障的,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制度保障。今天我们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国致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类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个政策说的通俗一点,叫“一加一减一清零”。要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做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同路人”。

杨路:感谢您的解答,您的解答也启发我想到了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刚刚您提到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我们中国向全世界提供了公共产品,我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有意义的就是共建“一带一路”,您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了,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讲一讲?

赵磊:高水平开放的务实抓手,就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放,特别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半径越来越大,联通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一带一路”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抓手,中国要以自身开放带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开放。到目前为止,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企业在加速国际化,我们不仅实现了产业、服务的“走出去”,也能够实现技术、标准的“走进去”,以及文化还有理念的“走上去”。截至 2022年底,中国2.9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66万家,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了8.4万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超410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近250万人。所以现在看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多、人员多、资产多。这些数字也证明我们的开放是具体的,是实实在在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我举两个小的例子,比如说塞尔维亚,有一个标志性项目叫斯梅代雷沃钢厂。斯梅代雷沃钢厂是当年塞尔维亚的国有企业,成立于 1913 年,但是之后破产了。2016 年我们的河北钢铁来到塞尔维亚,并购了这个项目,使这个企业目前发展特别好,连续多年是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企业。这个企业有 5000 多名员工,就这一个项目给当地带来很多税收,稳住了就业,失业率大幅降低,甚至这个城市目前是塞尔维亚新生儿出生率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我遇到塞尔维亚的朋友,我在讲这个“一带一路”的斯梅代雷沃钢厂项目时,我说中塞友谊——我们是“塞铁”,但他们说不是“塞铁”,是“塞钢”。因为他们认为钢比铁还硬,中塞的友谊是扎实的,是有根基的。

我再讲一个项目,比如说我们周边的国家老挝,好多年前我给老挝班讲课,一个老挝学员课间休息用中文和我聊天,他说老挝离中国很近,但我们发展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国内没有基础设施。老挝铁路只有一条,只有 3.5 公里,那怎么发展?所以中老铁路 2021 年正式通车。目前这个铁路(老挝段)414公里。从3.5公里到414公里,时速160公里,直接连通了中国的昆明到老挝的万象。老挝就通过这一个项目,将自己从过去的末梢变成新时期联通世界的前沿,将一个过去的“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这样的案例在全球有很多。我记得去年我遇到一个老挝来中国留学的一个班。我就问他们,在他们的心中,“一带一路”等于什么?一个小姑娘,她说“一带一路”等于朋友。中国的开放是真诚的,可能一次出访、一个见识、一个故事,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所以对她来讲,“一带一路”是什么?是朋友是眼界。这样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同 150 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未来“一带一路”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所以“一带一路”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什么?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总之,中国以自身的高水平开放,提升了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的确定性,而且中国有能力以自身的现代化推进国际社会的共同现代化。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