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发布

来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2025-09-26 13:05

5c112f49af3ba1d13164fa2b9ef369c4.jpeg

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今天(9月26日)上午,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上发布了《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今年,全国工商联基于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数据和部分企业公开数据,开展了第5次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研究。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创新投入稳中有升

入围企业研发费用与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研发强度稳步提升。2024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入围门槛为2.07亿元,较上年略有提高;研发费用总额1.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9.64%;平均研发强度3.59%,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1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84.04万人,人均研发经费77.83万元,同比增长4.69%。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门类入围企业最多,达791家,研发费用总额达0.97万亿元。研发费用总额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54.0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8.8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2479.69亿元,平均研发强度8.41%;“汽车制造业”1481.74亿元,平均研发强度5.56%。从地域来看,浙苏京鲁粤五个省份的入围企业数量较多,研发费用总额排名前三的省份是广东、浙江、北京。东部地区入围企业达744家,研发经费总额达到1.25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70%,研发人员总数达157.09万人。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区域带动作用显著。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西安等六大科创中心的创新引领性进一步凸显,创新型企业进一步集聚,研发费用和强度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方式灵活多样

入围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在科研组织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超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合作,297家企业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265家参与建设联合实验室,258家参与建设产业技术联盟。15.65%的企业外部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超过5%。在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方面,有369家企业参与了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有907家企业建设各类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3587个,同比增长8.17%。从行业来看,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的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区域来看,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广东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的企业数量位列前五。

三、创新成果量质齐升

入围企业知识产权申请和持有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专利方面,2024年,入围企业共申请国内专利25.91万件,同比增长12.83%。其中发明专利12.78万件。共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7.8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57万件。截至2024年底,入围企业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42.81万件,同比增长27.58%,其中,发明专利达59.46万件,同比增长15.55%。从行业来看,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排前三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9万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10.27万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68万件。从地域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企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持续提升,同比增长为19.85%、21.73%。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排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22.42万件、浙江10.05万件、北京8.15万件。在商标方面,入围企业共注册国内有效商标38.27万件、国际有效商标8.95万件;共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2.09万件。在科技奖励方面,有150家企业近5年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231项(次),546家企业获省部级奖励784项(次)。

四、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

入围企业积极参与国内标准制定,标准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国际标准建设方面,入围企业中有118家企业参与ISO、ITU、IEC等国际标准组织相关机构,共272人担任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有144家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在国家及行业标准建设方面,有640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21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33家参加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团体标准建设方面,有626家企业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1448项(次),在招标和合同履约等市场活动中实施应用9900项(次)。在企业标准建设方面,有420家企业制定企业标准23860项(次),实施应用16406项(次)。

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入围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从成果转化看,入围企业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产值合计1721.53亿元。有247家企业签署技术市场合同共33.60万项,成交金额1195.09亿元;专利转让许可合同8015项,金额37.52亿元。有276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159家企业新产品出口占比超过30%。创新绩效。2024年,入围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9.9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7%。资产总额46.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利润总额2.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5%;税后净利润1.95万亿元,人均利润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7%。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税后净利润的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54%、2.95%、0.31%;平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90%、4.36%、10.57%。

入围企业主动拥抱数化转型、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持续显现。在数化转型方面,75.05%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战略规划,77.74%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实现降本增效。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80.30%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53.88%的企业开展全要素全流程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49.71%的企业开展了碳排放测算。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布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2.57%、27.20%、23.50%。新兴产业板块营收占比超80%的企业有273家、净利润占比超80%的有265家。

六、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入围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增加,赶超欧盟研发投入800强。根据2024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数据,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中,有216家来自中国,其中112家是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7.42%,高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平均研发强度1.9个百分点。与欧盟研发投入800强相比,研发投入前800家民营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3.68%,高于欧盟800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0.03个百分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