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健康守门人”,西安这样做“答卷”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29 08:12
访谈嘉宾
西安市民政局局长 李平伟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杨国梁
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 岳岚
创新推进养老服务、在“家门口”看好病、推动集采药品“三进”行动……近年来,西安不断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当前,西安基层医疗水平如何?如何做好健康“答卷”,让市民从中不断获得更多幸福感?近日,记者对西安市民政局、西安市卫生健康委、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进行采访。
问:当前,西安基层医疗水平如何?今年西安还将从哪些方面推进健康西安建设?
杨国梁:2024年,西安新(改)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个,开设住院床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到178所。基层诊疗人次和占比持续提升,“健康守门人”作用不断增强。西安在城六区和西咸新区、高新区建成卫星医院27所,全年诊疗量超95.7万人次,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此外,西安实施改善就医感受七条惠民措施。其中,118家医院施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措施,134家医院开展“院领导接待日”,“一站式服务中心”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市三级甲等医院101项、其他医疗机构60项检验项目纳入全省检验互认范畴,大幅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2025年,西安将实施强基工程,促进医疗卫生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鼓励三级医院健全医疗对口帮扶基层各类机制,进一步扩大巡回范围、延长巡回时间、增加巡回人数,面向基层开展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卫星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内涵建设,做实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
西安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康复、老年、慢性病、精神卫生等服务,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实现镇街卫生院心电图“一张网”全覆盖、影像“一张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问:在医疗保障方面,西安进行了哪些医保改革,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岳岚:2024年,西安市医疗保障局全力提升保障质量,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报销分别达246.27亿元、84.13亿元、7.24亿元和1.38亿元,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家庭病床实现市域全覆盖,60多项服务项目可在家享受,已惠及6290人次,统筹基金支付825.49万元,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资助46.17万困难群众参保,医疗救助90.49万人次、5.91亿元,监测7.75万人,有效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创新驱动是医保改革的重要动力。西安市常态化开展药耗集采,累计执行集采药品959种、医用耗材31类,减少群众医药费用49.26亿元。西安市建立医保预付金制度,拨付53家定点医疗机构职工医保预付金7.29亿元;落实结余留用奖励政策,拨付370家定点医疗机构结余留用金4.32亿元,赋能医药机构发展。此外,西安市将27项口腔类门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预计年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1.1亿元。
数字赋能为医保服务带来质效突破。西安市上线药品比价系统,连通60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方便群众选择。异地结算便捷顺畅,2024年,西安市参保群众赴市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268.76万人次31.4亿元,减少群众垫付资金。在精细管理方面,西安市积极推动全民参保,2024年全市参保1101.38万人,完成率100.62%。
问:西安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平伟:2024年,西安全年建成83个养老服务设施,新建老年助餐点203个,开展独居老年人应急呼叫服务试点10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1121户、老年人能力评估1.8万人次,探访特殊困难老年人45.7万人次,为95.38万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西安市民政局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举办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和西安第七届“老年大舞台”,全市敬老爱老孝老氛围愈加浓厚。
2025年,我们将统筹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建立西安市老龄事业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统计调查制度,推动建成7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举办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和西安第八届“老年大舞台”活动;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年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30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持续推进9个区级公办示范性养老院建设运营;建设40个以社区食堂、邻里助餐为主的老年助餐设施;建设线下适老化产品展销中心,完成不少于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在全市新增1500户空巢独居老年人免费应急呼叫服务;实施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做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补贴实施工作。
记者 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