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成各类博物馆163座,平均每8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博物馆之城”的文化脉动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16 07:56

西安,一座真正的“博物馆之城”。

4月10日,“中博热搜榜”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热门百强榜单。陕西历史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秦岭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入选。同时,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十大热门博物馆”中,陕西历史博物馆位列第三,仅次于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

漫步西安街头,历史与现代总在不经意间相遇。转角处的一片草坪,绿地下可能是唐城墙遗迹;地铁施工的围挡内,或许沉睡着一座汉代的贵族墓。这座城市的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与文物共生,而博物馆,便是这种共生关系的具象化。它既是历史的容器,又是文明的生动剧场。

4月13日,山西游客陈曦和同学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前驻足。“我是冲着博物馆来西安的。”陈曦说,“我还预约了西安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每一个博物馆都给我不同的震撼。”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新时尚,西安无疑是最佳目的地之一。截至2024年底,西安市建成各类博物馆163座,平均每8万人就拥有1座博物馆,基本形成了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在这里,博物馆不仅是时光的载体和文化的见证,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漫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排列整齐、气势恢宏的陶俑以永恒的静默,向游客讲述着一个帝国的光辉岁月。

徜徉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收藏的170余万件(组)藏品多角度向广大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

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漆器、壁画、铜车马等文物的修复过程,走近考古、了解考古。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频频“出圈”,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登上《国家宝藏》,再到众多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纷纷亮相,人们不禁感慨:西安的博物馆到底还有多少惊喜等着我们发现?

在沣东新城的自贸新天地内,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静静伫立。这里以石刻艺术为笔,勾勒出汉唐文化的细腻轮廓。一尊尊佛像的衣纹褶皱,一方方墓志铭的斑驳字迹,甚至汉代石兽的肌肉线条,无不展现古代工匠“以刀为笔”的技艺。

与大雁塔仅一街之隔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虽在闹市,却以国际化视野和跨界策展,成为西安对外文化交流的“隐形王牌”。“博物馆不应是单向输出的展柜,而应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沙龙。我们博物馆在西安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应承担对外文化交流的责任。”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张和鑫说,“我们非国有博物馆的优势在于‘灵活’。这种灵活性使我们可以与外国博物馆进行机动性合作、突破性展览。”

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在西安都能找到许多专门主题的博物馆。它们如明珠般散落在大街小巷,静待游客发现。

这座城市懂得如何让历史“活”过来。陕西考古博物馆内,一片片来自明清的瓷片躺在展柜里,好奇的孩童能够亲手触摸来自百年前的珍品;社区广场上,“流动博物馆”的展板前,讲解员指着唐代青瓷提梁倒灌壶给年轻人讲解古老智慧;“博物馆号”巴士载着游客穿梭于含光门遗址与大雁塔之间,让文物从展柜跃入市井烟火;展厅内,AR技术、360度环幕影院改变了隔着玻璃看文物的传统观展模式……博物馆之城并非仅靠文物数量成就,更需要让文物“说话”,融入群众的美好生活。

4月9日,西安市高陵区兴国小学200名师生来到西影电影博物馆,参与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从沉浸式体验电影场景到体验影视特效化装,从电影票的诞生记到电影拍摄小常识,孩子们在游览中学习,深刻体验电影艺术的魅力。兴国小学教职人员一凡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次研学活动,时间安排得也非常合理,还结合了比较火的‘哪吒’元素。孩子们都沉浸其中。”

在西安,博物馆从来不是冰冷的展柜,而是一扇扇通向过去的门、一座座连接未来的桥。它们让周秦汉唐的呼吸与今日的城市脉搏同频,让每一个驻足于此的人,都能与历史“对话”。这座“博物馆之城”,正以古老的文明为底色,绘制出一幅充满现代活力的精神长卷。

记者 赵茁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