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正当时 陕西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广阔就业平台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21 08:05
开年以来,陕西以“春风行动”拉开今年春招的帷幕。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发展,更牵动千家万户。各地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将招聘会办到“家门口”,积极对接企业挖掘更多岗位,并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全力促就业、保民生。各高校早在寒假就全力“备战”春招季,助力毕业生充分抓住春季求职“黄金期”。
“春风行动”
拉开春招帷幕
新春伊始,就业“春风”吹拂三秦大地。
2月14日,西安市新城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参加。
“开学临近,提早过来了解今年的就业市场,对自己求职非常有帮助。”对于春节后参加的这场社会专场招聘,西安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吕翔格外看重。
“政府举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很及时,现场岗位也很多。我已经向好几个目标岗位投了简历,希望能在这个春天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吕翔告诉记者。
春季校园招聘启动之前,社会专场招聘是我省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平台,而这也是我省2025年“春风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服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的“春风行动”由省人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等8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于1月中旬至3月中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以“春风行动”为开端,我省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春季招聘正式拉开帷幕。
在我省各地举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现场,众多高校毕业生怀揣梦想与期待,穿梭于各个招聘展位间。招聘现场设立的人社服务专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简历诊断、劳动权益保障等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西安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廉宏彬介绍,西安市将在“春风行动”期间举办不少于350场次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市场化就业岗位15万个,旨在通过政企联动、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为稳就业、保民生、助发展贡献力量。
“政策礼包”
力促精准帮扶
如今,技能型人才在招聘市场上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大学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我想结合个人实际再多学一门技能,以便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春节过后,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专业学生马超决定多学一门技能,并在招聘现场登记报名技能培训。
今年开年,陕西各地招聘现场,各类技能培训展位前的求职者较往年明显增多,其中很多都是即将走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
在西安市“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现场,西安新竹职业培训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符合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等政策规定,申请人就可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这样的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全省适用。为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陕西此前发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从能力提升等方面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根据政策,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生)每年可到经人社部门备案的培训单位参加1次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
同时,我省明确对在毕业学年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还将拿出“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按同类工种、相同或相近课时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访企拓岗”
释放更多岗位
整个寒假,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胡有睿都在忙学校的“访企拓岗”工作。“在对接与我们学科建设有关的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基础上,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友会力量,依托各类资源为本校学生争取更多优质岗位。”胡有睿告诉记者。
在陕西,广大高校利用寒假助力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步伐不曾停歇。
此前,省教育厅发布做好2025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按照“秋季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安排,持续不断开拓就业岗位。
根据部署,在我省“春风行动”中,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辖区用工需求较大的重点企业,建立重点企业清单和联系对接机制,力争为就业市场释放更多岗位,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开学临近,陕西各高校相继启动了一系列精准就业应对措施,针对2025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期”,以帮助毕业生充分抓住春季求职“黄金期”。
通过校园招聘,西安石油大学2025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陈杰目前顺利拿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油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
“学校邀请了许多企业进校招聘,还对我们求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帮扶,非常有帮助。”2月18日,说起在学校接连举办的校园招聘,陈杰赞赏有加。
我省出台政策明确,各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举办好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组团进校招聘,共建一批区域性、行业性、联盟型就业市场。(记者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