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巴山“最美铁路人”护航春运37载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1 08:12

2月3日,正值春节假期,在川陕交界的巴山深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巴山线路维修工区副工长王庭虎和工友正忙着检查襄渝铁路线设备。

“今天的任务是检查巴山钢梁桥和淇水隧道侧沟。由于霜降结冰,地面湿滑,大家上道行走时一定要小心。”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铁路人”称号的王庭虎作为施工负责人,带领一众工友作业。

王庭虎所在工区管辖的34公里线路,是襄渝铁路的“地质博物馆”,有着全线最高桥梁、最长隧道、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大坡度。每年冬季,雨雪冰冻天气让线路断轨和翻浆冒泥风险增加,养护作业难度增大。

“确认好列车运行情况,设好防护,进网作业时注意安全。”王庭虎一边巡检,一边叮嘱工友。

1988年,王庭虎主动请缨来到巴山当养路工,一干就是37年。多年的巡视检查和施工,让他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工长。

为继续站好2025年春运这班岗,今年王庭虎申请了延迟退休。护航春运37载,他打算把自己总结的巴山养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来的工友。

“师傅,这块垫片有缺口,有没有影响?”青工吴俊俊问。

“这个缺口要补上。把检查的问题都记好,确保万无一失。平时要握紧检查锤,拿稳道尺和本子,操练好掂道尺、用道尺的本领,必须把桥上的扣件挨个检查一遍。”王庭虎交代。

春运以来,每天都有110列左右的火车穿梭在襄渝线上,线路检查非常重要。为防患于未然,王庭虎和工友集中更换了1000多套零配件,每3天组织一次巡视,每次巡视跪爬钢轨上百次,弯腰起身千余次,第一时间紧固松动扣件、记录检查数据、清除道边杂物。

驻站防护员通知:“列车接近,请下道避车。”现场防护员张荷琳吹响了口笛。检查期间,每隔1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王庭虎他们必须下道避车后再上道检查,作业节奏紧凑而高效。

夏病冬治是王庭虎多年的养路经验。他常对工友说:“多一次检查,就多一分安全。”在众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巴山铁路47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上山走1个多小时,王庭虎和工友来到襄渝铁路K439公里处的淇水隧道,重点检查排水沟。随着天色逐渐黑下来,王庭虎和工友加快脚步。走了20多分钟,他们到达作业地点,隧道壁上一个淌水的泉眼出现在大家面前。王庭虎拿起铁锨,踩到水中,开始清理排水沟里的碎石、泥沙和杂物。

淇水隧道600米的排水沟是巴山养路人的“杰作”。

“这条排水沟是我们10年前开凿的。原本曲线下股没有沟,积水不易排出,现在把下股积水引入上股排水沟,翻浆冒泥也就没了。”王庭虎介绍,这条沟经过3次改造升级,从最初的自然沟变成废旧枕木沟,后来又加装了隔水挡砟网,彻底解决了隧道内排水不畅的难题,确保了列车运行安全。这种维修模式细化了检修责任,提高了维修质量,为科学养路奠定了基础。

“来车了,抓紧下道避车。”说话间,对讲机里又传来命令,王庭虎和工友迅速进入避车洞。一列客车飞驰而来,卷起一阵风。王庭虎冷得打了一个寒战,脸上、身上都沾了尘土。

“别看我们成天干粗活儿,可检查线路却丝毫不马虎。”王庭虎经常翻阅他的一堆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多年来线路养护的关键点。靠着这种精益求精的作风,他们成功消除了数千起安全隐患,把线路养护成了“放心线”。

记者 杨光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