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山乡新画卷 村里来了“青春合伙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0 08:19

50c705402c6225766e48eb8a2775f50d.jpeg

2月6日,渔湾村“鹿柴咖啡”经营者周智天在制作咖啡。

“走,去村里采风去!”2月6日,送走一批客人后,宁陕县渔湾村鹿柴山集民宿主理人薛蓉带着记者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她向记者讲述村史,与路过的村民热情地打招呼、聊家常。这位来自山西运城的“90后”姑娘,如今已成为渔湾村的“新村民”。

渔湾村位于宁陕县城以南,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美。然而,多年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撂荒,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十分不便,村容村貌亟待改善。

变化发生在2018年。渔湾村探索“村企联建”模式,启动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项目,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田园观光、农业体验、旅游民宿、康养中心融合发展的新渔湾。2022年,薛蓉接手该项目的管理运营工作,牵头组建了一支项目团队,其中年轻人占比在50%以上。

“我们希望以‘乡村合伙人’的身份融入乡村,共同探索未来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因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盖房子,而是摸清资源家底、有效利用空间、逐步恢复生态。”薛蓉说,项目团队和村集体合力,在渔湾村原先基础上,开辟了100余亩生态稻田,聘请村民当“农业顾问”,对稻田田间管护进行指导,为朱鹮等动物提供保育空间;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村容村貌;改造村里的空地和闲置房屋为民宿客房、博物馆、咖啡厅,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开发“小火车”等特色项目和“朱鹭山米”“秦岭山货”等伴手礼供游客选择。

为最大程度发挥精品民宿的示范引领作用,薛蓉还在本地村民中招聘民宿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此外,针对其他有意向开办民宿的村民,薛蓉及其项目团队热心帮助他们改造自家小院,扶持当地民宿产业形成规模。

在渔湾村放电美术馆,有一面渔湾村全体村民笑脸墙,墙上的照片是项目团队挨家挨户走访时拍摄的。薛蓉说:“我们还搭建了乡村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展品大多是村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我们想用这些展品呈现渔湾村的发展变化,留住乡土文化记忆。”

在多方努力下,荒凉闭塞的村庄“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打卡地,并吸引许多年轻人“入伙”,加入到乡村振兴队伍中。

记者走进渔湾村“鹿柴咖啡”,咖啡的香气氤氲在空气中,经营者周智天忙碌着。周智天今年29岁,现在他已将渔湾村当作“第二故乡”。“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来了就不想离开。”周智天说。

春节假期,渔湾村成为不少游客的旅行目的地。“从除夕到正月初七,咖啡馆‘不打烊’,一共卖了300多杯咖啡。我专门设计推出的新春限定套餐深受顾客喜爱。”周智天介绍,如今,咖啡馆还挂牌了“秦岭书屋”,馆内书籍由宁陕县图书馆配送。这个占地50平方米的空间,藏书6000余册,可以给村民游客提供阅读、茶饮等配套服务,还可以举行小型阅读分享活动。

“这份工作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和很多村民都成了朋友。”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育计划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刘芳芳说,在渔湾村工作的两年里,她身兼村务协管员、民事调解员等职,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如今,像薛蓉、周智天、刘芳芳这样扎根乡村的年轻人在渔湾村还有很多。他们开办民宿、经营咖啡馆、参与乡村治理,用自己的方式“打开”乡村,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近几年,我们通过股权投资、合作运营、结对共建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也带动了村民多元化增收。2024年,渔湾村年旅游综合产值300余万元,村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万元。”渔湾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说。

夕阳西下,渔湾村的稻田被染上一层金色,“小火车”载着游客缓缓驶向稻田深处,村民沿着田埂悠闲散步,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惬意。“这里不仅是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也是我们的家。”薛蓉说。

记者 齐珂雨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