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聚群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0 08:17
2月8日,在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街道的中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甜瓜。“现在正是甜瓜上市的时节,我们收到了不少订单,正在加紧‘出货’。”中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胜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依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中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甜瓜和蔬菜的育苗、种植为主导产业,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丰产丰收的大棚果蔬,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材选择,还为当地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蔬菜产业链是陕西聚力打造的5条千亿级产业链之一。阎良区积极实施千亿级设施农业建设、老旧设施基地改造、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三大工程,丰富拓展休闲采摘、研学旅行和劳动实践等业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从“小产品”到“大产业”的全链条升级。
不只是阎良。长期以来,陕西把全产业链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乡村产业全链条加速升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我们坚持纵向延链,推动优势特色种养业全链条升级,巩固提升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全链增值;推动横向建群,聚焦区域优势,推进规模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说,陕西通过积极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为县域经济发展聚能添力。
近年来,陕西聚力打造苹果、茶叶、畜禽肉类、蔬菜、中药材5个千亿级产业链,乳制品、食用菌、猕猴桃3条百亿级产业链,出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和果畜茶菌药“1+5”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部省共建“延安苹果”、厅市共建“柞水木耳”和“平利茶叶”机制,通过加大政策供给,形成多方推进合力。此外,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形成了500万头生猪精深加工、150万吨羊乳加工能力,塑强区域公用品牌117个,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全省创建9个国家级、70个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0个国家级、7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5个省级全产业链典型县,4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吸引430个延链补链项目、225亿元财政金融社会资本落地,推动实现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土特产”的“吸金力”也持续提升。随着农业农村功能拓展、融合,从“一产为主”到“三产贯通”的多业态发展模式在陕西乡土兴起,成为新潮流。
2月8日下午,在蓝田县前卫镇将军村,20岁的郭婉婧正在为客人冲泡特色咖啡。
“这两款都用了哥伦比亚的豆子,只是烘焙程度不一样。浅烘的有一股果酸味,深烘更醇厚,味道也更苦一些。”郭婉婧一边制作咖啡,一边向客人介绍。
从家出发,走20分钟乡间小道到咖啡馆,准备当天所用材料。为客人精心冲制咖啡,闲时走上二层露台,听林间鸟鸣,看山头的云慢慢飘过……从小在将军村长大的郭婉婧感受到了家乡的“蝶变”。
近年来,将军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之美和鲜明的乡村特色,以农业产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旅游休闲为形,探索出“文旅+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品牌化,持续促进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去年,我们全年接待游客超7000人,为村集体带来了约20万元收入。此外,村内民宿、茶咖、轻食餐厅等各类休闲业态临时用工300余人次。”蓝田县前卫镇镇长刘锐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加强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将每一个环山路旅游文化产业带上的村庄嵌入产业链,让每一个乡村成为产业链上耀眼的珍珠。”
“美不美,故乡水。”立足乡土特色资源优势,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遍地开花,正在成为三秦大地一道美丽的风景。
不只是将军村。截至目前,陕西拥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重点村4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4个、休闲农业重点县6个,推介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68条,35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涌现出袁家村、梁家河、南泥湾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典型。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多样转化,正持续书写着陕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