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黑色能源”的“绿色革命”——榆林市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1-09 08:54
1月4日,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数智催化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实验室,工作人员操控机器人做实验。 受访单位供图
对坐落在陕西省最北端的“煤城”榆林来说,开采煤炭40余年,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开发和保护矛盾突出。
面对经济方面的大好形势,榆林市没有固步自封,清醒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榆林迫切需要对“黑色能源”来一场“绿色革命”。
回顾2024年,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召开,能源陕西实验室和陕西省能源经济研究院揭牌,多个含金量高的合作项目落地。同时,榆林市成功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标志着陕西开启了全国能源革命示范新篇章。
1月3日至4日,记者走访多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从改革与创新的角度看榆林如何布局能源革命。
“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其重点在于‘革命’与‘示范’两个概念。‘革命’即改变、创新,‘示范’即引领、带动。榆林正在引领全国能源产业变革。”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崔渊说。
探索能源革命路径
“从榆林自身来讲,其煤油气等资源储量大,发展风光氢等新能源产业潜力大,同时具备开展多能融合示范、探索能源革命路径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加之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协议,是榆林市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最大底气。”崔渊说。
早在2019年,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开始编写《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方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技创新。
“放眼全国,榆林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能源产业结构以煤及煤加工为主,要素制约凸显,科技创新力度需要加大。”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化工中心负责人孟小鹏说。
为了“扬煤之长”,开辟转型赛道,榆林市用大力度、好政策吸引科技企业、技术人才在榆林落地落户。2021年至2024年,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建成投运、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落地、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投料成功……榆林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我们创建一体化创新平台,最大限度破除各能源种类之间板块分割、互相独立的技术壁垒,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降低化石能源终端消费比重,构建以电、氢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同步探索能源供给、消费路径,全力走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探索经验、形成示范。”孟小鹏说。
打造能化产业新高地
1月3日,记者走进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年产50万吨DMC(碳酸二甲酯)项目。该项目位于榆神工业区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顺利投产。
年产50万吨DMC(碳酸二甲酯)项目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制DMC技术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可控、产品质量好等优点。产品主要用作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以及其他电解液溶剂的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
“DMC被定义为绿色化工产品,其上游是甲醇,下游是优质的有机溶剂。”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宇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保章说,“从煤到甲醇到DMC,再由DMC延伸至下游优质的有机溶剂,项目建设对于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纵深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榆神工业区另一边,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该工程以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为核心,通过探索煤基烯烃和煤基芳烃耦合发展的新路径,可生产高附加值材料等45种产品。”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项目管理部经理蔡永宏介绍。
减碳487万吨、年降碳49万吨、年固碳395万吨……为了实现绿色生产,该工程打出一套减碳降碳固碳“组合拳”。
迈向高端智能化生产
1月4日,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数智催化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实验室,多个机器人在协作开展煤化工催化剂性能评价实验。
“人工智能与化学化工技术的开发不断迭代升级,机器人将发挥智能化优势。”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科研项目主管刘对平说,“人工智能平台相比传统实验室模式,具有多重优势,可以高效地形成标准化实验数据,还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技术开发提供可能性。”
如今,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在一个全新的层面展现了其独有的能源科技硬实力、产业结构改革与创新,其经济增长率和贡献率不断刷新,同时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能源化工企业来榆林寻求合作。
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共签约项目26个,引资278.76亿元。各类大型矿山机械设备和智能制造设备现场采购交易额达9.6亿元。(记者 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