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新图景,开“印”!——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来源:陕西日报 2024-11-28 08:44

d2dd110a378e847d567807e234f97b64.jpeg

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一种数字化制造过程,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创建三维物体,是当前制造业热门技术。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眼下,从汽车零部件到采煤机,从航空航天到医疗器械制造,从数十米的建筑物到微纳米尺度的元器件……增材制造技术正成为陕西高端制造的利器。

作为全国重要的增材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策源地、产业聚集区,陕西近年来瞄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机遇,强化前瞻布局、加快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增材制造产业正为全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发展新动能。

优化布局 抢占市场高地

11月18日,在位于渭南高新区的陕西钢研昊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钢研”)生产车间,4台热等静压装备正高速运转,加工产品将应用于航空航天和电子等领域。

“航天器要承受极端温度和强大压力,对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苛刻。”陕西钢研总经理张小洁介绍,“热等静压技术就是对材料进行高温高压处理,提升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让原本普通的金属、陶瓷等的性能更卓越,满足极限工况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以涡轮盘生产为例,使用热等静压装备制造涡轮盘的时间比传统加工方式平均缩短4个小时,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比以往得到极大提升。”张小洁说。

陕西钢研的热等静压技术中心项目是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在陕投资布局的重点产业链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热等静压技术和市场空白。该项目聚焦“致密化、近净成形和扩散连接”应用场景,服务于增材制造、粉末冶金、半导体等领域产品的研发应用及加工,已全面建成投用,已处理金属材料、粉末陶瓷、复合材料的热等静压加工380炉次。

“近日,我们和西安工业大学共同开展了汽车材料轻量化和高性能化相关科研项目,未来还将充分发挥热等静压技术创新和平台服务优势,进一步加强省内产业协同创新和转化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张小洁表示。

抢占增材制造领域市场份额,不仅在于引进一批含金量高的项目,还在于前瞻布局。近年来,陕西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已经形成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为核心,以增材制造研究院、天元制造等创新主体为支撑,集工业软件、材料、设备和应用服务于一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生态,原生型产业创新集群已初步形成。

今年4月,《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增材制造产业链发展的“路线图”,陕西将围绕构建集支撑软件、材料、装备、核心部件研制与生产、应用与示范、服务型制造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增材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

聚链成势 汇聚发展合力

前不久,陕西聚高增材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聚高”)布局的集3D打印工艺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特种材料增材制造产业研究院成立。近年来,该公司生产的3D打印装备和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国内3D打印市场需求加速增长,公司的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22%左右。”11月19日,陕西聚高总经理舒英杰表示,“特种材料增材制造产业研究院将持续为公司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多年来,渭南3D打印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了一批企业聚集。2017年,陕西聚高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3D打印重点实验室技术,成为在这里落地转化的企业之一。

渭南高新区成立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成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特色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全国第一只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如今已聚集增材制造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100余家。

“基地内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力,发展空间更大,有利于公司吸引更多外部资金注入。”舒英杰说。

近年来,渭南发挥政策、金融、平台的支持作用,以“增材制造+航空”“增材制造+医疗”等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聚集。

“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协作体系,正在全力建设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产值150亿元。”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负责人白冠宇说。

聚链成群,陕西正加快构建“一体五翼多点”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格局,向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迈进——

西安作为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产业创新主体和主引擎,在高新区建设全球增材产业创新中心,在经开区规划建设国家再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

根据宝鸡、渭南、汉中重工业产业,以及延安、榆林传统能源和化工产业基础特点,陕西因地制宜发展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示范应用和产业创新基地;

依托行业链主企业建立工程化创新联合体,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应用示范点“多点开花”……

创新引领 产业活力绽放

“新一代便携式激光熔覆设备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到钢厂、电厂等不同作业环境中,通过对零部件表面进行高精度修复和强化,助力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11月20日,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元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设备正是天元智能日前在2024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上吸引客商纷纷关注的“明星产品”。近年来,该公司在增材再制造产品和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领域持续突破创新,研发的再制造工艺技术设备被纳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

“公司联合西安交大、西工大等7家高校组建了西安智能再制造研究院暨陕西省智能再制造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人才力量,积蓄创新动能。”天元智能相关负责人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媒”,“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牵引,陕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步伐加快,增材制造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卫星贮箱的生产提供设备支持;

陕西马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国内心血管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治疗中的临床突破;

……

今年7月,2024增材再制造技术与应用论坛在西安经开区举行,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200余家制造业和重点行业企业、30余家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代表共400余人参加。论坛的举办为增材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加快发展增材制造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按照行动计划,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预计到2025年,技术创新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创新集群基本形成;到2030年,技术创新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基本成熟,产业创新集群初具规模;到2035年,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产业领域骨干企业达200家,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壮大,年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

记者 孙丹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