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活力涌动 文旅生机勃发 中欧班列再传捷报 西安高质量发展欣欣向荣

来源:西安晚报 2024-11-19 08:18

初冬时节,西安多领域发展欣欣向荣:西安“智造”闪耀苍穹,艺术盛宴圈粉央媒,对外开放持续扩大……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多点开花。

央媒关注硬核科技

11月11日,全国首颗高分辨率点源甲烷监测商业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中国日报网撰文介绍:“该系列卫星由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集合多项尖端技术,指标均达到甲烷卫星监测领域国内最高技术水平。”光明网推送报道表示,该卫星拥有目前全国最高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观测能力,可“上观大气、中观地表、下探地矿”。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察打一体无人机“九天”首次亮相便备受瞩目。人民日报客户端介绍,其也是妥妥的“西安造”——由陕西无人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驰达飞机零部件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制。

11月15日,天舟八号逐梦苍穹,西安“智造”再次助力。中国新闻网报道《46台发动机助力“太空快递”按时达》《陕西科技护航天舟八号 为航天员“打包”太空“生活用品”》,关注航天科技六院、航天科技四院等聚集在西安的科研力量。

不仅如此,西安硬科技领域诸多亮点也被央媒一一记录:新华网《我国科研团队研制成功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人民网《王斌:“氢”装上阵 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汽车“大脑”,这样“思考” ——展望“自动驾驶”系列报道》……“在西安,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地铁16号线已经开通。依托智能运维系统,地铁车辆可以精准停车进站,远程‘休眠’和‘唤醒’。”人民日报报道说。

艺术盛会成为名片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近日在西安落下帷幕。央视新闻表示,本届艺术节为期1个月,举办了八大板块80余场文化艺术活动,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艺术家登台献艺,集中展示了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丝路文化魅力。

11月11日,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圆满闭幕。央媒纷纷刊文回望这一秦腔盛会:中国文化报《传承创新,把戏曲的根脉留在民间》,光明日报《秦韵高亢 传音千里》,新华网《秦腔何以“有戏”》等报道广受关注。

“从历史中走来的秦腔早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艺术之美、服务人民群众的独特语言。2000年以来,秦腔艺术节历经十届,走过了24年,成了弘扬发展秦腔艺术的重要载体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盛会。”光明日报文章称赞秦腔艺术展现出的时代之音。

“文化是西安最好的城市名片。”正如中国旅游报文章所言,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众多央媒围观:新华社《强基延链,跨界赋能——西安微短剧产业观察》,国际在线《电影〈长安·长安〉获第30届明斯克电影节最高奖》,中国日报网《〈赳赳大秦〉创吉尼斯“最大的剧院舞台”世界纪录》,央广网 《〈长安十二时辰〉正式公演》,中国旅游报《西安“圈粉”新西兰旅行商》等报道被广泛推送。

开放脚步愈加坚实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长安号近日再传捷报。

11月1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刊发消息:“今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041列、运送货物456.4万吨,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数量突破25000列的城市。”

国际在线推送文章表示,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开通国际干线18条、“+西欧”集结线路26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西安对外开放的脚步愈加坚实有力,人民网刊发多篇报道关注:《西安铁路局开行丝路电商“双十一”专列 》《前10月西安进出口同比增长15.6%》《前三季度陕西接待国内游客6.86亿人次 同比增长17.16%》《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去年全年》等。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