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探访西安非遗:楮皮纸抄制技艺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24-10-22 13:54

lb9SSgNjUXtglO7v.jpg

近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5条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请广大游客赏长安景、品长安味、听长安曲,领略非遗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条非遗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分别是:

技艺体验之旅:楮皮纸抄制技艺(长安区子午街道东台新村台沟村)-关中秦腔戏剧脸谱(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长安区滦镇街道西留堡村);

唐宫观演之旅:西安鼓乐·东仓鼓乐社(大唐芙蓉园)-非遗演艺(永兴坊)-秦腔(易俗社文化街区);

古城美食之旅:中华老字号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大唐不夜城)-中华老字号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系列制作技艺(南院门)-中华老字号樊记腊汁肉夹馍制作技艺(竹笆市);

长安文化之旅: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皮影戏(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唐流彩(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街区);

雅音赏乐之旅:西安鼓乐·集贤乐社(周至县集贤镇)-熨斗村曲子(周至县马召镇熨斗村)-厚畛子山歌(周至县厚畛子镇钓鱼村)。

1183153.jpg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顺着发布的线路,选择几个进行了深入采访。

10月16日早晨,68岁的马松胜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邹选利返回西安市长安区台沟村的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匾“蔡伦一脉”,两边的对联是“满纸情怀同月朗,千年古法和烟新”。

马松胜16年前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今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院子里,除了两个捞池,东北墙角还建了一个大蒸锅,特制了带电热丝的双层钢板,可以快速加热、烘干捞好的纸张。院子东西两侧各搭建了一个防雨棚。

1183155.jpg

马松胜歇了一会儿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捞纸”,2米见方的钢制“纸浆池”里是早已打好的纸浆。

他把一根长棍伸入纸浆池搅拌了十几下,然后熟练地拨开挡板,举起竹帘,从正前方迅速插入浆池,轻轻一荡,停顿几秒、滤水,竹帘上便有了一层薄薄的纸浆膜。然后举着竹帘、转身、反扣,轻轻一揭,薄薄的纸膜就离开竹帘,一张纸就算是捞好了。如此反复,一张张纸膜叠放,有100多张,等待着渗水,等水稍少,老伴端着成叠的纸膜,轻轻地一张一张揭下,贴在一旁的钢板上,待晾干晒好后就是成品楮皮纸。

“看上去轻松,这个环节其实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掌握不好的话,出来的纸薄厚就不均匀,既不好看还浪费材料。”马松胜说,抄纸这个过程是古法造纸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操作好坏直接影响纸张质量。

1183154.jpg

他捞的是50厘米见方的“火纸”,每天大约能捞600张。一旁还有一个更大的钢制“纸浆池”是专门捞大纸用的。

“那是专门捞四尺的,六尺整张楮皮纸卖不动,所以不太用。”马松胜一边捞纸一边介绍。

“造纸备料过程相当繁琐,一共有72道工序,淹、灰、蒸、烧、揉、洗、化、捞、转、擞、拣、捣、切、踩、摆、操、晒、分、整等,每道都少不了。”马松胜说,天然楮皮纸纤维长、韧性强,兼具良好的透气性,在潮湿环境下也能保证纸张不霉不腐,不仅写书法不晕染,而且能承受一公斤的拉力。

马松胜说,自己家祖祖辈辈都做楮皮纸,现在他和老伴在台沟村的小院子里,继续传承着古法造纸的技艺。最令他高兴的是,经常有孩子们节假日前来参观学习。除了手工造纸,马松胜还琢磨了一种新技法,他在楮皮纸中间加上了艾叶等,让纸张先天就有了图案和香味。

因造纸的收入并不高,下一代不愿意继续传承,虽然儿子、儿媳都会造纸,但微薄的收入很难留住年轻人,马松胜担心这门手艺在这一代手上会断掉。 记者 陈团结 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